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8-10-29 09:23李金浓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精神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李金浓

相较于普通护理患者, 精神科护理的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存在依从性和自知力较差、社会功能障碍等情况, 护理难度较大。基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 在护理中, 从患者角度出发, 采取人性化护理, 是适应精神科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 对患者恢复有一定帮助[1]。本文就通过对48例精神科患者人性化护理的研究, 探讨其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2017年4月~2018年3月行人性化护理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 另选同期行常规护理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中男27例, 女21例;年龄54~95岁, 平均年龄(76.5±7.6)岁;病程1.0~12.0年,平均病程(5.6±2.3)年;包括器质性精神病10例、精神分裂症18例、抑郁症16例、双相情感障碍4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 女23例;年龄55~93岁, 平均年龄(75.7±7.1)岁;病程1.5~13年, 平均病程(5.8±3.2)年;包括器质性精神病9例、精神分裂症20例、抑郁症14例、双相情感障碍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者;符合相关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内容:病症认知教育、用药指导等, 让患者与家属对病情有正确认知, 了解诱发因素及预防措施, 按医嘱定时进行服药。

1.2.2 研究组 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 主要内容如下。

1.2.2.1 构建人性化护理规范 对于精神科护理人员, 需要制定专门的人性化护理规范, 包括着装、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 工作时要做到衣帽整洁、穿戴制服;对待患者要保持耐心、热情, 行为举止必须动作轻柔、态度和善、大方得体;与患者的沟通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规范用语, 提高护理服务的细致度, 为患者提供温馨、全面的护理, 运用制度来对护理进行监督与规范, 做到有章可依, 保证个性化服务的质量。

1.2.2.2 重视患者心理护理 相对而言, 精神科患者敏感性更强, 心理变化较为复杂, 对此, 护理人员应当做好与患者的沟通, 耐心倾听, 在交流过程中, 要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 禁止使用不正确词句或过重的语气, 预防出现争端, 密切关注患者情况, 把握交流时机, 提高交流的效果, 给予患者针对性、有效性的心理护理。

1.2.2.3 做好病房环境的营造 环境是心理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个舒适的环境可以给患者以温馨感, 是有利于心理正向调节的, 因此, 需要做好患者病房的布局设计, 确保布局合理、通风采光良好;同时, 还需要对病房色彩搭配进行合理设计, 不能采用可能会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的色彩, 适当采用风景画、装饰品等, 来提高病房整体氛围水平。此外, 还需要安装完善的配套设施, 比如空调、电视等, 在必要条件下,还可以增加麻将台等休闲娱乐设施, 让患者可以通过娱乐活动进行放松, 保持愉悦心理, 游戏缓解患者症状。

1.2.2.4 尊重患者需求 在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 应当充分认识并尊重患者的社会活动需求, 开展户外散步活动;如果患者病情有显著改善, 可以适当满足其回家探望的需求;如果患者情绪较为低下, 可以通过做操、跳舞等活动来引导患者情绪向积极方面改善。同时, 在饮食、卫生等方面, 应当做好饮食的控制, 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 还需要考虑患者个人口味差异, 帮助患者做好个人卫生, 定期进行指甲修剪、洗澡以及换衣等, 让患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可以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此外, 还需要对患者生活密切关注, 及时了解患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需求, 采取合理途径进行解决, 给予患者足够的人文关怀, 为患者恢复提供帮助。

1.2.2.5 提高护理人员水平 人性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有一定区别, 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对此, 需要对护理人员开展相应的期培训, 学习并掌握人性化护理的技巧、理论等, 通过专题讲座、与其他医院开展技巧交流等方式,培养高水平的专业护理人才, 为人性化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采取BPRS对护理后患者精神情况进行评分, 评分指标包括思维障碍、抑郁焦虑、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性5项, 分数越高, 表明患者护理效果越差[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后, 研究组患者BPRS中思维障碍、抑郁焦虑、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性评分分别为(9.60±2.90)、(5.44±2.21)、(9.32±3.38)、(5.83±2.37)、(6.55±2.86)分 ,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6.45±1.84)、(3.58±1.14)、(6.13±1.21)、(3.72±1.03)、(3.14±1.11)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评分比较( , 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BPRS评分比较( ,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思维障碍 抑郁焦虑 缺乏活力 激惹性 敌对性对照组 48 6.45±1.84 3.58±1.14 6.13±1.21 3.72±1.03 3.14±1.11研究组 48 9.60±2.90a 5.44±2.21a 9.32±3.38a 5.83±2.37a 6.55±2.86a t 6.3544 5.1821 6.1562 5.6570 7.7009 P<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的患者, 相较于普通患者, 其在思维方式、情感方面都有极大不同, 不安全因素众多, 有自杀倾向, 逃跑、伤人等行为也较为常见, 对于治疗的配合性相对较差, 护理工作面临着众多困难[3]。

近些年来, 我国精神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精神科护理任务越来越重, 探讨有效的护理模式极为必要[4-7]。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先进的护理方式, 在遵循以患者为本的前提下,给予患者各种方式的人文关怀, 重视、满足患者的需求, 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 给予患者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全面护理,构建和谐、良好护患关系, 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 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 从而达到提升患者对治疗、护理积极配合的作用 , 促进患者的恢复[8-10]。

在本次研究中, 研究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后, BPRS中思维障碍、抑郁焦虑、缺乏活力、激惹性、敌对性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结果可知,在精神科护理中, 人性化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 具有显著优越性, 有助于减轻患者病情, 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精神科患者护理中具有突出效果, 患者精神病症状能够得到极大改善, 具备推广应用价值。因此, 医院精神科应当加强对人性化护理的研究, 掌握人性化护理的合理措施, 积极学习、创新护理方式, 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 应用科学、有效的人性化护理, 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猜你喜欢
精神科人性化护理人员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以需求+胜任力为导向的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与探索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