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配合手法整复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2018-10-29 09:23殷爱东张小朋陆超鹏王朝石志刚范旭游罗志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肱骨

殷爱东 张小朋 陆超鹏 王朝 石志刚 范旭游 罗志文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学龄期儿童是该疾病的高发群体, 且常见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交通事故、高处坠伤以及摔伤等。由于小儿生理机能及骨骼尚未完全发育, 因此疾病的发生多伴随肘关节、神经、血管等损伤性并发症, 严重者可造成残疾, 对患儿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因此针对该疾病的有效治疗是众多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 当前手术、手法整复均为该疾病的常用疗法, 但是关于二者联合应用的研究和报道较少。为此本院特择取68例患儿通过分组法对两者联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开展研究,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8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4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4~12岁, 平均年龄(8.2±1.5)岁;致病原因:运动摔伤8例、坠伤10例、交通意外16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8.1±1.7)岁;致病原因:运动摔伤11例、坠伤9例、交通意外14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手法整复与穿针内固定术联合治疗,具体操作如下。①手法整复:患儿呈仰卧位, 其患肢呈半屈曲位进行1 min持续牵引, 同时在进行牵引处理时对患儿正远折端桡偏移位、尺偏移位、屈肘关节骨折远端移位、骨折远端旋转移位等情况进行矫正处理, 保证患儿肘关节在过屈位上进行维持。②手术操作:麻醉方式可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 包括臂丛神经阻滞法及全身麻醉(全麻)法。帮助患儿呈仰卧位, 手术助手保证患儿持续保持复位后的状态,主治医生在患儿肱骨外上髁骨折处将克氏针(2枚)置入其骨折近端, 直至克氏针将对侧骨皮质穿透, 同时保证克氏针不要进入患儿髓腔。年纪偏小的患儿使用1.5 mm克氏针, 年龄≥8岁患儿使用2 mm克氏针。术后行常规包扎, 并应用常规石膏外托固定法。对照组行穿针内固定手术治疗, 操作方法同观察组。两组患儿术后定期检查骨折愈合、复位以及固定情况, 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及早开展上臂、前臂及肌肉功能锻炼。且术后均行6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评定标准[2]:骨折丢失提携角度、丢失伸屈功能处于0~5°可评定优 , 处于 6~10°可评定良 , 处于 11~15°可评定可 ,角度数值>15°时应评定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②采取VAS[3]对两组患儿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定,总分10分, 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严重。③记录比较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后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24、72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术后VAS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x±s)

表2 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

3 讨论

肱骨髁上骨折在6~12岁儿童中发病率较高, 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使患儿发生肘关节肿胀、臂筋膜间隔综合征、肘外或内翻等并发症, 骨折情况过于严重的患儿还有截肢风险, 因此早期为患儿实施有效治疗对其具有重要意义[4]。以往常用的单一夹板外固定或石膏外固定等保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骨折断端二次移位风险, 不仅加剧了患儿二次治疗的痛苦和其家庭负担, 还有可能造成患儿终身残疾, 因此需要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提升患儿的临床疗效。

肱骨髁上骨折因发病部位及患儿偏低龄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而各种单一疗法因效果欠佳,所以多种疗法复合应用逐渐开始增加, 由传统的夹板或石膏单一固定治疗, 逐渐发展到现代的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法,虽然骨折对位效果有所改善, 但是切开复位创伤性大, 恢复慢, 且具有肘关节功能丢失等不足, 且对肘内翻无良好的控制效果。因此有研究提出针对该疾病行手法整复与克氏针穿刺内固定联合治疗可提升临床疗效。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患儿采取联合疗法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联合疗法有利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康复。其中手法整复的作用在于对患儿骨折断端进行良好复位, 术中应用克氏针对骨折端进行内固定处理, 与患儿生物力学特点符合度较高,可有效促进患儿肘关节功能的恢复[5-8]。同时对肘关节内翻、外翻等并发症具有良好的规避作用, 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与手术联合治疗效果理想, 可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肱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微型锁定钢板螺钉与克氏针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桃红四物汤对跟骨骨折患者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影响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超声结合应力实验在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