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八
《山海经》是中央音乐学院第一部原创联套歌剧,出品人俞峰,制作人、编剧周海宏,作曲宝玉,导演李丹丹。全套歌剧计划由《补天》《奔月》《逐日》三部作品组成,2018年3月16日将首演《山海经·奔月》。对于这套作品的赏鉴,不到大幕拉开,无法定论;但是《联套歌剧山海经》公众号的设立,却引发了笔者的兴趣。
为一部原创歌剧,开创一个微信公众号——有,但不多见。其难度不在于《开》,而在于《绵延不断》,这需要有大量信息不断跟进。创作一部歌剧,有那么多要说的话吗?《联套歌剧山海经》貌似是有的。这个公众号于2017年7月17日第一次发声,是一条关于《山海经》之《奔月》获得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支持并拟上演的快讯。沉寂近半年后,自2018年1月15日至29日起,连续刊发了7篇文章,以平均两天一篇的速度,用讲故事的方式将主创团队的歌剧理念与创作历程娓娓道来,交代故事梗概、展示海报设计以及通过摄影工作室的专业拍摄展现几位主创的艺术家風采。一篇又一篇的帖子,自然而然地拉近了作品与受众的距离。
《联套歌剧山海经》公众号的设立,不论是出于创作者自身倾诉的需求,还是扩大影响力的需要,在事实上都产生了这样一种效果:口口相传、未演先热。第一次你可能会忽略它,第二次你也不会转发,但或许第三次就是从你敬重的某位师长的朋友圈里见到它:这位师长的微信号自带的粉丝,会产生多少涟漪,引来多少票房……
这种做法,让人想到文娱业一个术语一《养成系》。为受众提供一个机会,看着一部作品从无到有,这个陪伴过程是一种你明明知道是宣传,仍然乐于接受、沉浸其中的宣传。尤其是听一位会讲故事的老师讲创作过程中的故事,更是一种揭秘式享受。
反观我们很多主创团队,在开启每一次的新项目时(既包括原创,也包括复排,因为复排也是一次新的创作),是否有这个热情、有这种意识,召唤观众与作品一起《成长》?《养成系》在娱乐业是让大众看着台上的少男少女长大成年,满足受众的成就感。引申到歌剧之类舞台艺术里,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由主创团队带着我们的观众,从换牙期的小朋友一点点成长为少男少女、结婚成家,再带着自己的娃接着走进剧场?
舞台艺术的《养成系》与我们念叨了多少年的《培养观众》,相同又不同。相同的是都意识到受众在艺术发展生态中的重要作用:不同的是《培养》更像是父母之于幼儿,再温柔也隔着上下辈分,《养成》则更像是同龄人,你我共同成长,彼此见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面对新成长起来的受众群体,面对传播媒介的翻新发展,艺术家的姿态可能也需要与时俱进。
《养成》思路给我们的启示是,作品成长轨迹与观众成长轨迹越吻合,就越能让受众在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的满足与快乐,就越容易吸引观众《路转粉》并渐渐升级到《资深级》《长老级》《骨灰级》。培养观众从陌路到拥趸,成为舞台艺术的爱护者、宣传员,不但是舞台艺术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发挥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社会效益的需要。
《养成》的道理不难懂,难的是落实。除了作品自身必须质量过硬这一环节,还需要主创团队对自己手中作品有强烈的挚爱与自豪,用呵护自家孩子一样的情感去孕育,用欣赏自己孩子一样的目光去观察,还要用自己优秀的表达能力去展现,通过有效的途径去释放。希望能有更多像《联套歌剧山海经》这样的公众号,为舞台艺术的《养成系》提供更多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