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艳婷
摘 要:益智课堂探索实践拓展了益智教育的新内涵、新视野,构建了益智教育研究体系,而益智教师是益智课堂的核心要素。以兰州市某一小学的两个班级开展益智课堂的情况作为观察分析的目标,从益智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计出发,着重研究其对益智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并科学地寻找实施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收获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益智课堂;问题情境;设计;实施
一、前言
新时代的小学教育,需要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考,培养和增强学生想象力、创造性。益智课堂作为一种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各类益智器具以及一些益智游戏,能够较为全面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开发与培养。例如,创新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几何空间思维能力、推理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这些思维能力均能够在益智课堂上得到开发和提高。
初级阶段益智器具大致分为6个系列,分别是巧解系列、巧放系列、巧拼系列、巧推系列、巧算系列和巧组系列。本文以巧放系列中的《巧放四块》为例进行研究。巧放系列益智器具的显著特征是:点、线、面、体等空间几何特性丰富多样,相互间的结构关联奇异复杂,并且增加了“放入特定盒盘”这一限定或约束条件。这些器具不仅可以训练巧解难题的综合技能,而且也为学生空间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有力的抓手。
这类能力的优化和提升,要求教师在使用巧放系列益智器具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与其他类器具的差异,不仅要注重解决器具难题的“单次瞬间领悟”,也要注重活动的多样变式、分层拓展、熟练操作和感性经验的充分积累。
二、益智器具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景的设计
(一)根据益智器具教学的三个阶段(初始阶段、拓展阶段和强化阶段),进行不同的问题情境设计,在思路和方向上也有所不同,下面就从这三个阶段进行研究。
1.初始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完成四项基本任务:(1)问题初识;(2)动机唤起;(3)自主尝试破解;(4)积累经验。
2.拓展阶段:
拓展阶段是初始阶段训练教学活动的延续和提升,二者既有联系,又有明显的差异。拓展的任务包括:(1)教师改造问题情境或活动情景的设计;(2)教师引领、点拨和指导学生;(3)对经验的理解、优化、提升和巩固;(4)向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转化。
3.强化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强调高阶挑战,强化学生的心理机能,并通过引入外部资源,进一步加强对特定思维技能的专项训练。
(二)下面以巧放系列中的《巧放四块》为例,对以上三个阶段中的问题情境设计进行举例论证并阐释。
1.初始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试错,发现“斜着放”的技巧,推导出巧放四块的一种方法,训练直觉洞察力和空间规划能力。
问题情境设计:
(1)教师展示器具,介绍操作规则:将四块木块放入近似正方体的盒子中,并盖上盖子。
(2)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充分尝试。
(3)教师展示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摆法,并请出现此错误的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
(4)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木块平放和竖放是常见摆法,除此之外还可以怎样摆?
运用量一量、比一比等方法来观察盒子和木块的形状特点。
木块之间怎么摆放更节省空间?
2.拓展阶段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统筹、操作分析、有序推理等探究活动,发现把四块木块放入盒中的巧放规律,并对多种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总结。
问题情境设计:
(1)教师组织学生回顾并展示各自巧放的方法。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起始摆放的最佳方法(提示:可用1-2、1-3、2-3、3-3组合。)
(3)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由1-2号起始的多种摆放方法,并进行记录。如:1号平放,2号斜放的方法有三种;1号和2号斜放的方法有三种。
(4)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由1-3号起始的多种摆放方法,并进行记录。
(5)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由2-3号起始的多种摆放方法,并进行记录。
(6)教师引导学生练习由3-3号起始的多种摆放方法,并进行记录。
(7)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表格梳理、总结巧放规律。
3.强化阶段打破将木块放进盒中的局限,扩展训练空间,通过平面摆放和立体摆放,启发学生用四块木块拼摆出不同造型,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问题情境设计:
(1)平面拼摆。鼓励学生用木块拼出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
(2)立体拼摆。鼓励学生用木块拼出立体图形。
(3)趣拼表情。鼓励学生用木块拼出各種表情图形。
(4)合作拼摆。组织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合作拼摆,用更多的木块,共用创意、共同完成作品,既可以搭建一个造型,也可以在一个情景中搭建多个造型。
三、问题情景实施
1.初始阶段,需要注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提供必须的帮助时,应尽量采用“暗示”诱导而非“明示”的方式,给予必要的方向性、原则性的提示,适度提供阶梯支架,其关键是要把握好尺度,注重平衡。减少分析式的解说和总结提炼,重在帮助学生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以及对破解之道的悟解和体验。教师要珍视学生的新异思想,保护学生的自发性和首创性。
2.拓展阶段体验要充分,讨论要充分,引导要充分。教师的 指导成分虽然增多,但仍要少讲“道理”,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这些道理。逐步提高语言的作用,指导学生提炼、表达所获得的思维经验。
3.强化阶段,帮助学生搜集与这一阶段相符合的资源,对特 定思维技能进行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