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霞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学会转变观念,正确处理传统教法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关系,遵从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精心设计,正确评价,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循序渐进;精心设计;正确评价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教学手段也由原来的“填鸭式”“灌注式”等传统手段转变为以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等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那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正确处理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的关系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兴趣、学习等差异,把全班学生以五至六人为单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却不容乐观,甚至让人担忧,如重形式轻实质、合作不积极、参与不平衡、乱用滥用、两极分化等现象十分普遍。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绝不可盲目效仿,特别是要处理好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关系。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不是替代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实验中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说得一无是处。要知道自主是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合作是对个人有限性的弥补及基于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需要,而探索则是人的本能,只有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说真正理解了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才不会在不需要合作的时候让学生合作,在学生能够自主的时候不让自主,在学生有探究欲望的时候直接告诉结论。
二、循序渐进,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新课程理念下大力倡导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但在部分教师看来,它貌似成了新课程改革的唯一标志,感觉课堂教学不组织小组活动就不叫课堂教学。因此,有部分教师,但凡是听评课,就一定要组织小组活动,活动中,该讨论的讨论,不该讨论的也讨论,明知讨论无果的还要讨论,看起来课堂热火朝天,学生积极主动,实质上毫无效果。评课时更是让人有口难辩,大都把有无组织学生活动当做课堂教学好与不好的重要标准,凡是无小组活动的课,再好也是烂,而只要有小组活动的课再烂也叫好,在这种环境的促使下,教师自然就向着一个不好的事态发展,平时用传统教法上课,待有人听课时做做样子,致使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流于形式。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师,说风就是雨,昨天才刚刚参加了参与式教改培训,今天就立马行动,才上课,教室里便传来阵阵挪桌子抬板凳的声音,精神可嘉,但未免也太操之过急了点。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一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完全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理论,并在充分了解学生适应能力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开展,将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三、精心设计,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
经常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师可能都深有体会,四十分钟的课堂一点都不够用,这还要把其他环节的教学时间压了又压,才能挤出时间以便顺利完成小组活动。否则,不管在哪个环节稍微用时过大,搞不好,整节课就连小组活动都很难完成。大多教师经常抱怨,课堂时间太短,为了不影响小组活动,其他环节往往是走马观花,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但课堂教学瞬息万变,各种突发事件都有可能随时发生,学生的差异也很大,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四十分钟的课堂,每个环节用时多大才算合适谁都无法精确把握。因此,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必须精心备课,既要备学生,又要备教材,还要做好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有针对性地结束学生之间激烈的讨论活动。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才能合理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更有用知識。
四、正确评价,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成果往往都是通过卡片展示、组长汇报、操作重演这三种形式呈现出来的,不论哪种呈现形式,总是小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所以有好多教师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重结果轻过程,重小组轻个体,严重挫伤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既要肯定小组团体的成绩,又要看到小组内表现出色的个体,在全班树典型,学榜样,让每个学生都感觉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入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质,并在日常教学中想方设法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路径,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