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月
摘 要:情境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置入一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充满趣味,便于学生理解,还能让沉闷的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积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图片再现情境;在教学中运用演示观察情境。
关键词:小學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研究
情境教学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置入一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充满趣味,便于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更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以下,笔者就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自己的尝试和实践,与大家分享。
一、在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
生活情境是学生最熟悉的场景,无论社会的、自然的,老师在选择的时候肯定是小学生所经历过的、体验过的一些情景。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根据他们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取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一些场景,把知识内容融入其中,使抽象、复杂的内容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如,在给学生教学《小马过河》这篇课文的时候,为了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一些提示语,如“老马亲切地说”“小马连蹦带跳地说”等,突出“提示语”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掌握“提示语”的运用,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观察身边熟悉的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都是最好的观察对象。让学生观察、学习、掌握,在自己写作文时运用提示语突出重点,提高作文质量。当然,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提示语的理解,老师也叫一名表演欲特别强的学生上台表演,让他也是“连蹦带跳”地走进教室,与同学打招呼:“见到你们真高兴!”等。这样学生对文中“提示语”的理解就更明了,也掌握了“提示语”的用法,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学习质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
二、在教学中运用图片再现情境
小学生喜欢图文并茂的学习内容,如果像以往说教,老师不重视图片、图画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思维的开拓以及智慧的启迪,还有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帮助,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结合课文内容,运用相关的图片、图画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实践证明,在课堂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合理地运用图片、图画来再现课文文本的一些情境,课文内容就会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用剪贴画、放大的挂图、简易粉笔画、电教画面、现成的课文插图等,来创设直观、形象、贴切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如在《称象》一课的教学时,老师完全可把课文中的插图,通过多媒体放大,在教学过程中一张张展示给学生,以插图为依据,一步步深入教学,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一定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走近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曹冲的聪明、机智,从而不但保持了课堂的趣味性、生动性、活跃性,而且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学中运用演示观察情境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老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生这一特点,让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作用,引导他们参与学习。所以,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课文中知识性介绍的一些物体的理解,老师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选择一些相应的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通过实物真实、生动的演示,让学生明白知识内容,增强学生感知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比如,在给学生教《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提前在教室养一小盆小蝌蚪,引导学生每天观察、记录,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演示过程中,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了解青蛙与蟾蜍的不同点,增强学生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力。当然为了增强学生理解,在有限的条件下还可以进行模拟情境的演示,提高教学质量。还是拿《称象》这一课为例,老师在教学时,也可以用装满水的透明玻璃缸当作小河,用白色小盒当作船,还可以用橡皮泥制作的大象小石子等。通过这些东西,就可以把曹冲称象的全过程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课文的情境,认识和了解课文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精神,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再合适不过了,因为情境教学符合学生的接受习惯、学习心理,能让他们在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增长知识,理解内容,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高喜燕.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生活情境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0).
[2]王维秀.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