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学困生转化之策略探究

2018-10-26 11:00齐鑫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学困生新课改

齐鑫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我们县级的学校学生的学习易出现两极分化,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探讨学困生转化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高中地理教学 新课改

一、高中地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较为缺乏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持之以恒的动力。然而地理学科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学生由于走出去的机会比较少并且就算是家乡的事也关注的不高。所以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没有合理的认识,导致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看的书也较少,所以对世界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的阶段。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由于基础的不牢固,越学就压力越大,落下的东西就越多学习的热情就越低。[1]

2.受地方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我们所在的县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学生接触的面就比较小。我们县属于农业大县,关于农业学生又是没有了解的兴趣。整个县城学习的氛围不浓,很少看到有人坐看外面或一些公共场所看书的。这样的地方环境使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上进的动力,也不觉的应该努力学习。家庭环境,父母出去打工的较多,还有乡下来上学的学生住在寝室父母不在身边,有一些孩子的自制力差,就偏离了一般孩子的成长之路,出现了厌学,厌世等问题。没能更好的照顾好身体,身体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对学习和生活都容易失去信心,逐渐的就成了学困生。

3.学生的地理学习体系不够完善

与初中的地理知识相比高中的地理知识更加的系统,对逻辑的要求更强。并且在初中的地理学习中学生主要以背诵为主,不能形成良好的体系。高中必修1学习的地理知识涉及的是自然地理,内容还是比较偏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学的比较好,而将来要学文的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困难,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二、高中地理学困生的转化主要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有一个学习体育的特长学生六科总分200多分而地理单科就可以达到69分,可以看出学生如果喜欢一科是可以把这科学得非常好的,那么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周六和周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去调查农业,当地的工业,去考察附近的城市有什么变化,最近一些天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地区的植被都有哪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平时多与学困生进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对教学内容和平时布置的活动内容进行调整。多鼓励学困生,在平时的教学和交流过程中进行肯定,这样学生就逐渐有了信心,学习的兴趣更浓,爱上学习,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热爱生活。

教师在自我成长方面也要有提高,尊其师则信其道,让自己成为一个及风趣幽默又富有才学的教师。教师就需要多看一些和教育有关的资料来充实自己,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从而使学生爱上地理课,热爱地理学习。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这样学生的参与度就是非常高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与社会的接触和家长的沟通

人就生活在社会中,社会中的一切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与现在新课标下的地理教学息息相关。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地理的学科素养,我理解的学科素养就是能用地理的观点能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地理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布置各种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更好的接触了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和其他人更好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心理上的健康成长和情商的提高。县城的孩子在教学中会发现他们不知道我们县的各种事情的具体情况,更不能很好的与教学中的一些内容很好的整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的活动会让他们热爱上生活可以更好的提高学习动力,爱上生活爱上学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我们教师也要引导家长和孩子更好的沟通,让家长和教师站在一条战线上,为了孩子的成长出力,使这些学困生成为学优生。针对我们县城很多学生家长不在身边,有的是爷爷奶奶来照顾,有的是住宿的大人和学校住宿老师来管理的状态,我们应该通过现在手机是如此的普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通过微信的形式多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也多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只赚钱给孩子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有个学生说她父母都和她说了等结婚的时候给买辆車买个房子做嫁妆,学不学习都无所谓。面对这样的学困生,在我看来父母的教育就存在一定问题,自己的成长需要家长但不仅仅是金钱的支持,更是情感上的交流。针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应先和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我们的孩子不是就需要我们赚的钱,这样只会让学生消极怠工,觉得自己不错,可是当走出我们的小县城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生活都是不容易的,要有这样的意识。经过沟通家长和孩子也好好聊过,教师又和孩子交流,学生有了明显的改变,从不想学习的学困生向知道去学习去努力的学生转变。

3.帮助学生完善地理的认知结构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和动力后,选择好了学习的方法,学习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在教学和课下的交流中就要把地理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构渗透给学生。

(1)预习要坚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课下先让学生预习,学困生主要就是让他们都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挑出自己不会的问题写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己还可以整理一下预习的提纲。

(2)课堂上加强方法的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困生在哪方面有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并且引导学生把一节的提纲整理的合理完善。引导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困惑由学生先给解答,不合理再由教师补充,这样也可以提高学困生的信心。背诵的内容也不要死记硬背要多理解以便学会更好的分析和总结。

(3)加强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对应的复习方案和巩固的习题。当他们能做出老师留的习题的时候他就更加的有信心,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就会逐渐的提高。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逐步的成长,要更加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多和家长沟通,和学生沟通。帮学生确定地理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充满信心的去学习地理,爱上地理。

参考文献

[1]陈胜庆.提升地理教师专业素养,积极推进研学旅行[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18(3).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学困生新课改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