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青
摘 要:小学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课程,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不竭动力,而为了发挥体育课程在小学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建设有效的课程体系。因此,本文对小学体育课程体系进行理念探究,并结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关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部分的建议,旨在帮助广大小学体育教师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体育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体系
目前的小学体育课程存在着不少问题,教师的不重视让学生对体育课也没有兴趣,另外有些体育课程过于重形式,没有对学生安排合理有效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在一些农村的小学,这种现象尤其严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建设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真正将体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中,以下是关于如何建设有效体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供大家参考交流。[1]
一、课程目标要科学恰当
体育课程的目标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包括体育教学中的深度课程目标和广度范围目标以及实际课程的内容目标等,具有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等特点。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体育课程目标的特点,努力挖掘课程的深度目标,扩展广度目标,并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建立起科学恰当的课程目标。另外,在设计课程目标的时候,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特点,不光是要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身体差异,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比如,男生和女生之间,身体素质强的学生和身体素质弱的学生之间,只有科学地设计出适应所有人的课程目标,才能够为建设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从整体上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设计关于“接力跑运动”的课程目标时,除了应该让学生理解接力跑这项运动,还应该让学生掌握在接力跑中提高速度的技巧以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接力跑这项运动的一些比赛规则,另外,对于男生和女生之间,接力跑的完成时间应该要有所区别。可见,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不仅包括课程本身,还应该从各个层面进行扩充,这样才算是科学恰当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要合理有序
课程内容是小学体育课程的基础,包括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两个部分的知识体系,也是贯穿整个课程体系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两个层面来设计课程内容,不仅要保证课程的合理性,以符合学生上课的环境以及实际的身体承受范围,还应该让课程内容井然有序,以保证在真正课程实施环节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效率。另外,在设计课程内容的时候应该本着“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并结合实际的教学任务和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
例如,在进行“接力跑运动”的课程内容设计的时候,要结合之前的课程目标进行分析,在理论上,需要向学生讲授接力跑相关运动的定义、参与人数、距离、时间、规则等知识;在技术技能上,需要向学生传达关于接力跑的技巧以及取胜的关键等,另外还可以将一些重大比赛的相关概况融入到教学中,从而形成合理有序的课程内容。
三、课程实施要考虑全面
课程实施是小学体育课程的实现途径,是由课程实施的主体、实施的方法、实施的环境和实施的效果组成,同时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实践环节。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真正的参与到其中,并且随着课程训练项目的推进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完成课程内容的安排,所以,在设计课程实施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课程内容,从学生主体、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效果多方面综合考虑。比如其中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采用符合时代发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上课热情,从而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只有教师全面考虑课程实施的内容,并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运用,才可以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及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2]
例如,在对“接力跑”运动进行课程实施的时候,应该结合课程内容中的设计,理论部分可以通过一些相关的比赛视频或者PPT课件的方式在室内传授,而一些技术技能的锻炼就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进行相关的练习,这样的课程实施考虑到了学生这个参与主体,并且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和环境以及实施的效果。可见,综合考虑是安排课程实施的关键。
四、课程评价要准确完整
课程评价是对体育课程的监督、反馈和保障,是由体育课程的教材评价、过程评价以及效果评价等构成的完整的课程评价机制,它对体育课程进行考察和检验,从而规范体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这对于体育教育教学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准确完整的课程评价对建立完善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十分关键。所以,在进行课程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建立一个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机制,以辅助在体育教学中的课程评价,另外课程评价机制应该遵从合理性、综合性以及促进性的原则,既要保证课程评价最终的结果有理可循,又能够通过课程评价来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最大程度上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从而实现建立有效的体育课程体系的目标,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接力跑运动”课程评价的时候,教师应该首先建立相关的合理的评价机制,比如计算分数或者是颜色等级等标准,然后对这节课的教材、实际教学的过程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进行详细分析,最后结合评价机制做出准确完整的课程评价,这样才能够确保课程评价对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四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又互相促进,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学生特点以及实际的教学内容,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出发,建立完善的体育课程体系,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综合素质水平助力。
参考文献
[1]宋云.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体系建设[J].新课程学习(下),2014(01):1.
[2]袁府.淺析如何建立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机制[J].小学生(中旬刊),2017(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