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得祥
【关键词】 数学教学;数形结合思想;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108—01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指数、代数式、方程、函数、数量关系式等,“形”指图形、图象、实物等。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即通过数形之间的相互转化,把抽象的数量关系或数学概念,通过形象化的方法,转化为适当的图形,从图形的结构直观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进而解决数学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领域的渗透点
1.“数与代数”:数的认识及计算,借助小棒、计数图来理解算理、法则和方法;借助直线来认识数的顺序。
2.“空间与图形”:可以借助数的知识及数量关系进行各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3.“实践与综合应用”:从所给问题的情境中辨认出数与形的一种特定关系或结构,运用画线段图、画分析图、画示意图等方法分析理解。
4.“统计与概率”:通过形演示“移多补少”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立足于教材做好数形结合思想应用的准备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学生知识,增加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为学生以后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思想如何改变,教学方法如何创新,在教学过程中都应立足于数形结合思想。只有这样,教学工作的开展才有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在课前做好基本的图形准备工作。
比如,当教师在进行分数有关知识点的课前备课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课堂上将要讲解的分数内容,为学生制作图片。在备课中,教师需要将课堂上会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在确定最终问题之后,结合问题制作图片,做好相应的课前准备工作。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不会出现课堂教学失控的情况。
2.创设图形情境,在课堂上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活跃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认真听讲,就需要对教学氛围进行改变,为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氛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新颖的教学思想以及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新鲜有趣,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教学需要适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来促使教学更有吸引力。
比如,教学“分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讲解完分数基础知识之后提出问题:“小红有6个苹果,给了小明5个苹果,那么小红剩下的苹果数量用分数怎么表示?”通过教师给出的已知题干,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知道小红还剩下6-5=1个苹果,但这一个苹果怎样用分数表示学生会比较茫然。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前准备好的图形拿出来,以此来给学生启发。实践证明:这样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正确的指引,有助于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3.安排课后练习,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课堂是新知识讲解的主要阵地,想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则需要在课后让学生多练习,在不断实践演练中强化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例如,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就需要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偿试着计算一下教学楼的侧面积。学生在计算教学楼侧面积的过程中,首先学生就需要画出具体的侧面图图形,然后才能进行计算。在学生画图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能够得到深化。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想要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应提高自身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在教学中对数形结合思想逐渐进行渗透。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意识进行强化,促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这样既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編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