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巴❘文 王红❘图
筹备6年,建设9年,2018年10月23日,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总长约55公里的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设计使用寿命120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大桥开通,对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意义重大,意味着港珠澳“一小时生活圈”形成。
这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拥有世界最长的6.7公里沉管海底隧道,也是世界首例突破传统“浅埋”方式的深埋沉管。南伶仃洋地处外海,淤泥深厚,海洋腐蚀环境严峻。而组成6.7公里沉管隧道的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就要在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技术支撑。沉管隧道建成后,有很多因素都能导致渗水,为了攻克难题,多个单位合作攻关,最终使隧道在世界上首次做到无一处漏水。
连接大桥与隧道的“贝壳岛”是另一大难题。为了兼顾工期、通航、生态保护,科研人员以钢筒直插海底再在中间填土的方式代替了传统的抛石填海、围堤筑岛,最终仅用221天完成两岛筑岛,缩短工期超过两年。港珠澳大桥横跨中华白海豚保护区,施工之初,白海豚仅有1400头;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增加到了1800头。
港珠澳大桥工程集结了国内上千名科技工作者,世界级挑战背后,是创新攻坚和科技支撑的强力驱动。“如果不是国家的整体科研和装备实力到了这一步,做这样的整体设计是不可想象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说。这一工程也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继“三峡工程”和“青藏铁路”之后享誉海内外的又一大“超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