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2018-10-25 10:53陈薇薇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行动研究

摘 要:PBL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過基于问题的小组合作探究式方法来实施教学过程。本文分析了PBL教学框架和融教育理念和实践于一体的行动研究,设计了PBL情境教学过程的行动实施、观察和反思,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访谈,对英语口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 行动研究 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0-0009-02

1 PBL教学模式的界定

1.1 理论基础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源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加拿大,以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其理论渊源,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并将获得的知识与原有的概念相联系从而完成新知识的建构。建构主义把情境作为意义建构的关键因素,认为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才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实现预期的学习目的。

1.2 教学框架

PBL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和评价反思三个环节。PBL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在真实的情境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兼具自主性和合作性的学习环境中解决问题,通常会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解决一个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便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观察、思考后获得的新知识,这便是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分设了协作部分和个体部分,也就是将问题的一部分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同时也保持了个体个性的发展,在与同伴互助协作中表达出个人的观点,发展了个体的创造性。因此,PBL教学模式着力于应对、解决各种疑难问题,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借助于问题策略,PBL教学模式“使学习者产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被称为促进思维的优秀容器”[1]。

2 行动研究的概念

行动研究是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于一体的教育研究模式,凯米斯(Kemiss,S.) 把它定义为“由社会情景( 包括教育情景) 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进行的反思研究”[2]。因此,行动研究是一个研究与行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提前创设行动情境,在理论的指导下达成行动的实施、观察和反思,从而完成整个实践过程,达到预设的目标。

3 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PBL主张情境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创设有主题有内容的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协助功能,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数字资源、图书馆等查找资料,表达思想,教师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教学的预设、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督促上。同时小组合作也是PBL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成员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成果展示的方式完成任务、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引导学生的思考并适时给予启发,朝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前进。评价与反思也是PBL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学习者对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习得的语言和知识技能进行反思并进行组内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纠错等都将促进教学理论和实践达成一致。

3.1 行动实施

笔者在“海外本科直通车”项目的16级学生中开展了英语口语课程模块的行动实施。学生分为护理和康复两个专业,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实验组学生分成6个小组,以剑桥中级雅思教程“Climate”《气候》单元为例,教师提前准备问题情境并发布在云班课平台,同时提供1~2篇与“气候”主题相关的英文原版资料和相关视频链接供学生阅读和观看。问题设置可以采用与同伴进行小测试的形式,围绕“你对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了解多少”展开。

(1) What has been the average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over the last 100 years?

(2) By how much has the sea level risen in the last 100 years?

(3) What effects will global warming cause?

(4) When will we be experiencing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结合课前通过资料和链接视频获得的知识开展互动。

3.2 观察

由于课前学生提前观看了关于“气候”的视频,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现象也有了直观的认识,并进行了个人的思考,他们在小组内部积极主动地解决这些问题并发表各自的答案和观点、理由。不少学生会提到生态系统、人类、动物、生存环境、海平面上升等相关知识,有的还会提到北极熊、冰川融化、村庄、海拔等百科知识中的词汇,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有些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带动下也开始融入其中,大家用英文表达百科知识、开展大讨论。在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环节,部分学生没能完全摆脱胆怯心理,在教师和同组的鼓励和激励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乐意尝试面对听众、脱稿发言。

3.3 反思

通过实践活动的反思,学习者对围绕该主题开展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变得更有条理、更有深度,语言表达时有内容有条理的输出也让思路更开阔、更具创造性,变得有话可说、言之有物。面对部分学生在表达时仍然无法很流畅时,同伴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耐烦,面对学习者学习层次的差异,教师可及时引导,鼓励水平较弱的学生及时跟进,合理划分小组,每组成员中搭配表达能力较强和相对较弱的学习者互助合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讨论、辩论,营造彼此倾听、相互学习的氛围,对准备不充分、发言不积极影响小组协作效果的成员,教师适当介入、引导,以便真正提升其语言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实施效果

期末开座谈会,对参与了PBL教学实践的学生进行访谈反馈。大家对PBL教学模式有着不一样的感受:“上课前我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查阅、收集资料,这个过程需要思考、阅读、筛选,比起传统课堂的教科书预习要累一些,但却让我的业余生活经常跟图书馆打交道,手机、电脑的使用也不局限于娱乐了,在看视频或消遣时也会带着问题去思考”;“课堂讨论时我原来发言较少,课堂上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只要完成期中期末考试就好了,现在有了小组讨论,我如果不够合作的话,不但影响我的学期成绩,也会影响小组的成绩,我开始寻找用英文表达的方式了”;“我可以在同学面前表达我的思想了,我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也有人倾听了,而且当我发音不准的时候,老师就马上过来纠正我,比起独自学习时更有效率了,我也很乐意在课后准备一些学习内容,在课上可以与老师和同伴一起探讨”。

5 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PBL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我们看到了这种小组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英语口语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教学过程以“学”为中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和思辨能力,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具有可行性。但当前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普通班学生人数远多与“海本”班,英语课时也相对较少,要在年级中全面实施存在客观因素的制约,其次,由于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PBL教材等资源的不足,使得PBL教学还未能全面展开。这些都是在今后的英语教学改革中需要深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支永碧.PBL在中国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7):35.

[2] 乔爱玲,何克抗.以行动研究法探索英语教学——信息技术环境下交际式英语会话材料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7(2):57.

作者简介:陈薇薇(1981-),女,江苏苏州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硕士,讲师,主要研究领域: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PBL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行动研究
现代学徒制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实践应用与探索
基于模型的小麦栽培方案设计技术实施效果研究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PBL教学模式在《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构建与探索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