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2018-10-25 11:43林珍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美育

林珍

【摘 要】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而不管语言还是文学都蕴涵着无穷无尽的美,作为语文教师,如能发挥它们的美育作用,那对于素质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在语文课堂中进行美育的必要性和方法两方面探索,以期对中学语文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 美育的必要性 美育的方法

谓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以培养审美的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学。18世纪,美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后,美育这个词也第一次由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剧作家席勒正式提了出来。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都很重视美育,可以说,美育是培养和提高人们改善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是树立和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的教育;是陶冶人们性情,净化人们情感,美化人们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的教育。美育有着如此重要的意义,所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离不开美育。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第三条即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确实,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对中学生进行美育尤不可少。语文课本正是进行美育的最好教材。现以我校使用的苏教版教科书,我认为教材中所选的文章,无论是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还是新人新作,都是文情并茂,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不仅有代表性,而且有时代感,有助于启发思想,开阔眼界,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大有好处。

总之,语文教材通过生动优美的文学形式,反映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歌颂、赞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优美的事物和人们的崇高品德,揭露、鞭挞一切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的、丑陋的事物和风气。当前素质教育如火如荼,语文美育正是凭借课文丰富的美质为学生创造美的世界,唤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塑造美的心灵,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我们有这么好的美育教材,所以应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语文美育的三大功能:培养审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是后天获得的。因此,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他们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另一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鉴别美丑的能力,使他们能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的美和丑,不断提高鉴赏美的水平。学生具备一定的感受、鉴赏美的能力后,就会自觉地创造美,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那么,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如何发挥美育的功能呢?

其实,美育与语文教学有着质的统一性。按美的规律创作的作品,只能以审美的方式来解读,这是对本体的回归,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职。在实际操作中,我采用了下列方法。

一、朗读法

1.读前先指导学生查阅和课文有关的各种资料,了解写作背景、作者作品的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底。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倾城宜通体,何来独赏眉”,倾国倾城貌是因为全体都美,就眉毛生的好,有什么吸引力呢?一篇文章,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我们又怎能走释词——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总结写法的老路将之搞得支离破碎、惨不忍睹呢?实验课本强调诵读,也就是从模糊认识、不求甚解开始,通读全文,只要求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全局性的印象,不一定要求准确、清晰。

3.美读。古人读书强调“吟诵”二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这是学习古文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在现代文阅读中同样需要。作家创作时总是批情入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家塑造的丰富的艺术形象来展示的。学生对课文已有了初步了解,这时指导他们反复朗诵。朗诵是一个眼、口、耳、腦并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就像吃饭,一盘色香俱全的菜在面前,只有通过细嚼慢咽才能品到“味”美。只有反复朗诵才能体会到课文的美妙。

学生在朗读时,把书面语言还原为口头语言,发音准确,吐字清楚,能直观体会到汉语的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同时,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急缓、语速的快慢中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

有感情地朗读尤为重要。学生通过重音、停顿、语调、速度的变化,声情并茂地将作者的思想感情恰如其分地传达出来。读的过程其实就是感受文章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的过程。这是鉴赏的感性认识阶段,读得多,对文章的认识就深,就能从多个角度得到美的启迪和体验,逐渐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

二、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辨别美丑的重要手段。语文可借助比较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对比阅读,弄清异同点,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以此来实现美育。

比较的内容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内部、外部、整体、局部、类比、对比……通过反复比较,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分离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比较阅读是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转变的关键。

三、笔读法

必修一第三专题专门设计了对话栏,有解说,有问题,引导学生边读边写,记录下自己的点滴感悟。当学生对课文了解比较透彻,有了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发现了美”,这时引导他们表述,可先口头表达,然后整理形成文字,也可直接写一些鉴赏札记、评论。允许发表不同意见,除明显的是非问题需要恰如其分地作出结论外,其他的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物,都可保留意见。这样对活跃思想、开发智力、发展审美情趣、培养创造精神大有好处。

或者根据文中的“美”,仿写文学作品,各种体裁都可涉及,要会说“美”,也要会说“美在哪里”“什么美”,更要说出“为什么美”。这样的练笔活动能巩固和扩大文学阅读训练的成果,更好地进行美育。

总之,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是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会极大地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做法和体会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美育教师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