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冶金学科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8-10-25 10:53钟晓聪刘嘉铭杨少华王瑞祥徐志峰
大学教育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冶金协同育人新工科

钟晓聪 刘嘉铭 杨少华 王瑞祥 徐志峰

[摘 要]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冶金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结构、综合素养无法适应产业的技术变革和企业的转型发展。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倒逼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培养手段的转变与改革。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目标,从布局新工科专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多方协同育人三个方面介绍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科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这些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校冶金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冶金;新工科;创新创业;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0-0008-03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支撑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构筑先发优势,在未来全球创新生态系统中占据战略制高点,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新兴工程科技人才。为推动工程教育改革创新,2017年2月18日,教育部在复旦大学召开了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战略研讨会,形成了“‘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1]。

冶金工程作为传统工科专业,为我国冶金行业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随着我国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目前冶金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知识储备、能力结构、综合素养无法适应产业的技术变革和企业的转型发展。新工科建设的提出倒逼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思路、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与培养手段的转变与改革。在该背景下,加强冶金类学生的工程能力培养,提高冶金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冶金类工程教育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目标,以江西理工大学为例,从布局新工科专业、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多方协同育人三个方面介绍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科新工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 服务战略性产业,布局新工科专业

新工科复旦共识指出,新工科建设在专业设置与布局方面有两个途径。一是在现有的工科专业基础上,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更新培养目标,转变培养思路,改进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手段;二是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新型技术产业,提前布局新型工科专业,为新型产业的兴起和发展输送高质量的人才。无论是第一种途径还是第二种途径,建设的工科专业由于与传统工科专业在培养目标、培养思路、培养方案和培养手段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把这些工科专业统称为“新型”工科专业。新工科的建设目标是培养能适应行业改造、升级,适应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的新型工科人才。因此,高校在布局新工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工科专业要密切联系对接行业、产业,认清相关行业和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提前设计好新工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随着相关产业和行业朝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智能工厂、大数据等方向发展,传统工科专业要与这些方向交叉融合,以适应未来行业和产业的发展。然而,专业的设置不能过细,要合理整合部分学科专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产业的人才需求。其次,在基于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型工科专业的过程中,要保持传统工科专业的特色及其与相关行业密切联系的优势。特色是专业建设的灵魂,特色专业培养的学生在相关行业中的认可度更高,保持专业特色是保持专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三,新工科建设的重点需要重视行业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当前,技术和行业都日新月异,行业性工科专业的建设不能一成不变,需要聚焦本行业及产业的紧缺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及时转变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案,实现新工科建设与行业变革匹配[2]。

江西理工大学是久负盛名的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属于典型的行业性高校。根据新工科建设共识,传统冶金工科专业既要保留传统工科专业的发展特色,又要密切关注行业的紧缺技术和未来发展方向。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学科特点、行业现状和国家战略产业布局,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科于2017年成功申报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并计划开设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一)开设新能源专业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发展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传统化石燃料带来的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国内外都在抢抓机遇,集多方力量发展与新能源相关的技术和产业。新能源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培养面向新能源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各高校纷纷申报新能源专业。浙江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南大学等11所大学成为首批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高校。

借鉴中南大学依托冶金学科开设新能源专业,江西理工大学已获批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基于本学科在催化化学、电化学、稀土磁性材料、材料制备等方向的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本学科可开设化学电源、太阳能利用基础、锂离子电池、电容器、磁性材料及风能发电、燃料电池、电化学等新能源基础和专业课程。培养的新能源专业人才今后可以在电池行业、风能发电装备行业、光伏行业、汽车行业等从事生产、设计、研发、管理等工作,为我国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提供人才支撑。

(二)申报资源循环专业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矿石、燃料、水等资源不断耗竭,直接威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资源循环是应对不可再生资源不断耗竭的唯一途径。冶金行业是资源消耗型行业。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金属矿石资源储量日益减少,矿石品位不断下降。作为资源依赖程度高的行业,资源耗竭严重影响冶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冶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废渣等。这些冶金废弃物含有有价金属,是重要的金属二次资源。结合冶金学科的学科优势,依托本学科开设资源循环专业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可以培养能够在资源循环利用与工业废弃物再生等领域從事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工程设计等工作的人才。

二、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是驱动产业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创业是将科技创新转变成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创业素质的提升是新工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每个人都是创新创业的践行者。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创新周期越来越短、技术创新越来越快、产业更新更加频繁、发展模式更加多元,这些均要求工程科技人才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2]。高等学校既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大基地。新工科建设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培养方案[3],不断革新创新创业教学模式,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的要求。江西理工大学通过巧用创新训练平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开放创新创业基地、革新双创教育模式,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入选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典型经验高校五十强。

(一)巧用创新训练平台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科拥有国家化工冶金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铜冶炼及加工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钨资源高效开发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国家级教学实验平台和科学研究平台。这些平台均在网站上设立了实验预约模块,本科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开展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自由开展创新探索。此外,江西理工大学规定,每个教师在一个聘期内至少要辅导2名本科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学生毕业前需取得指定的创新创业学分。在这个制度的激励下,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项目的热情高涨,这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二)开展创业技能培训

江西理工大学获批成立了全国“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面向本科生开展了KAB培训。创新创业学院每年还面向本科生开设“SYB”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学生可以掌握创业者所需的素质、创业的基本理论、创业的各个阶段及任务。培训结束后,每位学员需结合各自的专业,提出一个创业构想、撰写创业计划书并尝试寻求投资和外部支持。江西理工大学地处江西赣州,是全国著名的有色金属基地,素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的美誉。除了冶炼企业,赣州还有金属贸易、金属加工、新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机械制造等完备的产业链。地区产业基础为本校相关专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给了基地支撑。冶金类工科学生可以在相关企业参观实习,熟悉冶金相关企业的组织架构、盈利途径、运营模式、管理制度、产品结构、市场布局、行业竞争等相关知识,为创业技能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开放创新创业基地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支撑[4]。传统高校创新实践基地主要依托教学实验室和教师科研实验室,而创业实践基地主要依托合作企业。随着双创教育迅速在各高校普及,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不仅得到学校财务的支持,也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各级创新中心、创客空间、大学生科技园纷纷投入使用。高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到企业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校同时拥有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双重任务,搭建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可以起到多方位的作用:一是为本单位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中试检验的平台,二是为本单位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三是为本单位的科技成果提供对外宣传和推广的媒介。

江西理工大学拥有江西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江西省创客空间、赣州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还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园区。这些创新创业基地作为技术转移和企业孵化的载体,不仅提高了本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也为投入实践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研发的能力,大幅提升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四)革新双创教育模式

以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契机,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通过赛事宣传,学生开始关注创新创业,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明显增强。参与赛事的学生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创新创业知识得到累积、创新创业思路得到拓宽、创新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一些有前景的创新创业方案可以在参赛过程中遇到潜在的投资者,加速推进创新创业构想进入产业化阶段。

三、 多方协同参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实施多方合作教育,不仅可以使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多样化,而且能丰富教育内容,推进知识创新,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5]。江西理工大学充分借助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契机,通过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学生的培育环境和条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际合作

2017年4月,教育部确定由中南大学对口支援江西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和江西理工大学学科结构相近,都是冶金学科优势高校。中南大学在师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帮助和支持江西理工大学。对于冶金学科,江西理工大学引进了一批中南大学毕业的博士人才,每年派送1~2名冶金专业本科生赴中南大学联合培养,大量冶金学科本科生保送或考取中南大学研究生。两校合作交流提高了冶金学科的人才培养质量,丰富和发展了学科方向,壮大了教学和科研队伍。

(二)校企合作

作为有色金属产业大省,江西省境内拥有数百家金属冶炼、加工企业。其中,江西铜业是我国最大的铜冶炼企业。江西理工大学冶金学科在省内外数十家企业设立了实践教学基地。如江铜贵溪冶炼厂、福建紫金铜业、江铜九江铅锌分公司、河南豫光金铅、广西平果铝业、章源钨业等。冶金学科学生可以在这些基地完成认知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此外,我们每年还从大三学生中挑选20~40名学生在暑期赴江西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瑞林稀贵公司开展顶岗实习。在校企合作框架下,这些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大大提升工程素养,为他们积累工程经验,为其今后参加工作奠定基础。此外,江西理工大学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方案中指出,所有青年教师必须参加三个月的工程实训方能晋升高级技术职称。通过工程实训,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这为今后专业教学提供了工程教学素材。

(三)校地合作

在江西理工大学与赣州市地方政府的合作框架下,冶金学科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稀土、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当前主要的任务一是积极参与赣州稀金谷的建设,为赣州市稀土和钨资源高值利用攻坚克难,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二是推动赣州市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提高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方向的研究投入,加大新能源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组建一支新能源领域研究团队,为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铺路搭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稀土和钨新材料等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冶金学科开设的新能源专业和资源循环专业高度契合,有助于推动冶金学科新工科专业的建设。

四、结语

新工科建设是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的新起点。作为傳统工程学科,在新工科建设浪潮席卷全国的今天,冶金专业建设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以新工科建设为契机,优化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革新人才培养途径,整合人才培养资源,是冶金专业新工科建设的重要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复旦教育论坛, 2017(2): 27-28.

[2] 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2): 26-35.

[3] 郭宁, 汪涛.我国创业教育现状与模式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S1): 66-69.

[4] 孙康宁, 傅水根, 梁延德, 等.赋予实践教学新使命避免工科教育理科化[J].中国大学教学, 2014(6): 17-20.

[5] 卫炳江.产学结合: 课程与实习结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4): 33-37.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冶金协同育人新工科
钢铁行业冶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浅析钢铁冶金工艺的发展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