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世界。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结晶。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是不可分割的育人整体。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以劳动为荣,具有劳动精神,这是广大青少年必备的素养。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让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劳动素养培育并重。
当前,从整体上看,学校劳动教育还是明显短板,甚至呈现被边缘化的趋势。很多学校劳技课被文化课取代,劳动实践活动形同虚设,学生的劳动精神没有得到有效培养,很多学生缺乏劳动习惯,对劳动缺少热爱之情,久而久之,便对劳动产生抵触情绪,即使洗碗、扫地、洗衣这样的日常劳动也不喜欢干。在学校不愿劳动,在家里更不用说。劳动在不少學生心里,成为一种折磨。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指示,在新时代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学校要切实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要求,“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劳动教育就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对此,学校必须在思想上有清醒科学的认识,对劳动教育保持坚定的态度。
学校要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劳动素养。学校必须按照要求开齐开足劳动课时,包括劳动技能培训与劳动实践活动;要选拔培养劳动课程教师,聘请一批校外辅导员,传授劳动技能,培养劳动习惯,发展综合能力;要因地制宜,建设劳动实践场所,农村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乡村优势,与村组农户合作,让学生参加种植、养殖业的农业生产劳动,城市学校可以与工厂、商家、酒店等协作,让学生参加工业生产、生活服务等劳动。有了常态化劳动实践,学生自然会感受到劳动的伟大与美丽,幸福与快乐。
要将劳动教育与德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学校应将劳动教育与德育工作融合,让学生在劳动中受点苦、流些汗,磨练意志,强健身体,增加才干,完善人格,培养美德,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积极健康的心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生时代坚持接受劳动教育,他们的未来人生必定收获满满。
加强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党和人民对教育者新的期盼。站在新起点,我们必须弹奏唱响劳动教育主旋律。劳动教育只要精心谋划,严格组织,严密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就能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就能够顺利安全、富有成效地开展劳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