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秀娟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少年娘则中国娘”……近日,新华网以《“娘炮”之风当休矣》为题,炮轰男生“娘化”现象。阴柔之风盛行的当下,教育当何为?怎样把阳刚之气还给男孩?成为热议的话题。
8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社会需要啥样的性别气质》一文,掀起了一场关于“阴柔之风”盛行是喜是忧的争论。女性柔美,男性阳刚素来是中国传统的性别审美标准和性别气质。近年来,一些年轻男演员在服装、发饰乃至心理上逐渐“女性化”,性别模糊趋势日渐加剧,以致某知名歌手在担任一档电视选秀节目导师时直言,男生应找回男生该有的荷尔蒙。
反观当前的学校教育,一方面,男孩存在阳刚之气不足、责任意识与担当不够等现象;另一方面,“巾帼不让须眉”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当父母将孩子送进学校以后,他們常常发现,男生的成绩就整体而言总是赶不上女生,就连班队干部也大多是清一色的“娘子军”。童话大王郑渊洁甚至直言调侃道,“男人越来越像女人,女人只好揭竿而起,越来越像男人”。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第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两年。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的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在教育学者孙云晓看来,这些生理发育上的差异使得男孩被视为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会让他们在入学伊始就开始讨厌学校。
其实,“男孩危机”由来已久。它不仅表现在学业成绩上,也表现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男孩长得更高了,更重了,但体质却更差了”“男孩是脆弱的”……
长久以来,“阴盛阳衰”的格局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掉队的男孩”成为不可忽视的教育问题。
“男孩和女孩是不一样的,他既有优势,又有不足。”面对愈演愈烈的“男孩危机”,孙云晓发出了“拯救男孩”的呼声,要尊重男孩的性别差异,发现男孩、了解男孩是拯救男孩的第一步。
“‘男孩危机与男孩过于女性化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衡阳市石鼓区角山中学教师刘和平认为,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从幼儿园到中小学,教师的性别比例严重失衡。例如,幼儿园几乎是清一色的女老师,到了小学同样是女性唱“主角”,初中男性教师比例也少于女性教师。个别孩子甚至从幼儿园直到初中毕业都没遇到一个男老师。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男孩,长期耳濡目染,难免在一定程度上被“娘化”。
“家庭教育中父爱的缺失也会让男生终身‘缺钙。”在教育时评人孙维国的理解中,男孩对自身性别意识的理解最早源于父亲。男孩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成为男子汉,在这一过程中,父亲是孩子成长的榜样。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一直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父亲的格局往往决定着孩子未来能抵达的高度。他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应是孩子的精神导师,冒险精神、坚强意志等这些男性阳刚特质尤其需要父亲在家庭教育中予以培养。”孙维国说。
此外,男孩危机的出现与媒体文化的渲染有关。正如新华网《“娘炮”之风当休矣》一文中所言,“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那些看起来性别模糊的影视明星动辄将“讨厌”“吓死宝宝了”挂在嘴边……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
“作为一个男孩的妈妈,我不希望我的孩子追捧和模仿一些‘娘化偶像明星。”学生家长段蓉坦言,在娱乐风潮的席卷之下,娱乐产业制造了一堆娇嫩如花的男子。许多青少年都是“追星族”,奉这些男明星为偶像的男孩也纷纷效仿,在现实生活中化浓妆、描眉描眼线、涂口红,割双眼皮,甚至在性格上变得柔弱。
“我反对男生‘娘化,并不是反对个体的性情温和,甚至不是反对个体在妆容服饰上的一些爱好和选择。但在教育男孩的问题上,有些底线必须厘清:主流社会应该表达健康自然的性别审美,而不能满屏都是男子女性化的审美。”段蓉说,“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上,不能一味迎合某些商业流行趋势,而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对潮流文化有清醒的认知。”
把阳刚之气还给男孩,成为一道必须直面的社会命题。学校与家庭要积极营造培养“男子汉”的环境,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男子汉”的伟岸。
就学校教育而言,人们意识到性别教育之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开启了自己的探索与实践。
2016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国内第一本专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教材围绕男生成长需要面对的、与性别相关的困惑,提升他们敢于担当的勇气与素养。
2018年3月,杭州市一所中学斥资30万元为男生开设攀岩课。校园内建起了两堵专业级的攀岩墙,还请来专业教练。攀岩选修课一经推出,仅有的20个名额就被学生在网上“秒杀”。一项风行欧美的极限运动何以进入中学校园?该校校长江志明说:“现在男孩子太文弱了,需要有阳刚气的运动,为学生发展‘补钙。”
在课程设置上尊重性别差异之外,男生阳刚气质的培养还需增强教师职业对于男性的吸引力。“有关部门在配备教师时,应充分考虑目前教师性别比例失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启动男性教师专项配备机制,确保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平衡。”刘和平说。
有关专家表示,男教师对男孩成长和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小学男教师比例。例如,在各地中小学招聘、选拔教师以及师范院校录取学生时,要注重保持适当的男性比例。此外,从传统意义上而言,男性大多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要从提高教师收入和整体福利待遇着手,吸引更多男性加入到中小学教育的行列中来。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教师。作为父亲的我们,当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名合格的父亲。”孙维国认为,家庭教育中“父职”的缺位,是“男孩危机”的重要原因。做一名合格的父亲,要在男孩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更多的爱与陪伴,让孩子在亲子相处的过程中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