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丽
(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8)
我国老年化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使得医院接收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而老年住院患者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由于患者主观因素以及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老年住院患者常常出现睡眠障碍的情况。为了帮助老年患者维持正常的睡眠,医院常常采取使用安眠药的方式,虽然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老年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但安眠药的使用也会产生一些滞后问题,患者在白天可能出现嗜睡、精神萎靡以及乏力等不良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能给生命构成威胁[1]。因此,必须加强老年住院患者服用安眠药的管理,提高安眠药使用的安全性。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264例患者进行本次的研究,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96例,女性患者68例,年龄65~94岁,平均年龄(83.42±4.67)岁。其中,有外壳手术患者4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4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7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30例,神经系统疾病患者53例,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51例,部分患者有合并2种及以上的疾病。将纳入患者中的精神类疾病、病情危急、肿瘤晚期等类型的排除。
对纳入本组的患者入院后遵守医嘱服用的所有药物种类进行收集,并对有过安眠药医嘱的患者进行具体调查,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疾病种类与严重程度,服用的安眠药的名称、种类、剂量、服用周期与实践、夜间是否采取其他治疗手段等[2]。采取问卷跟踪调查的方式对患者服用安眠药的情况、服用后出现的意外事件、服药后的自觉症状等进行调查。
将调查后的数据进行核查,然后输入Excel数据库,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纳入本次研究的老年住院患者所服用的安眠药种类较多,数量也较大,笔者通过医嘱和药局信息查询,我院使用的口服类安眠药多大24中,部分患者有同时服用1~4种安眠药。
本次研究中的264例患者中,有186例患者具有不同程度服用安眠药的情况,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以及意外事件的概率明显比不服用安眠药的患者高(P<0.05);长期服用、偶尔服用以及长期自行服用安眠药的患者之间,其不良反应、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患者服用安眠药的基本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患者服用安眠药以后,阻断其继续睡眠的因素较多,详细情况见表2。
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住院患者出现失眠的情况也经常发生,安眠药作为帮助老年患者入睡的主要药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睡眠,但在另一方面,也会给患者带来较多的安全隐患[3]。所以,安眠药的使用需要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需要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睡眠习惯,缓解患者主观因素对其睡眠的影响,降低药物依赖性,并循序减少使用安眠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4]。为了进一步保障老年住院患者服用安眠药以后的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医院需要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比如,根据患者服用的安眠药种类不同,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所服用的安眠药会产生的不良症状;其次,提高对服用安眠药患者的身体健康监视,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症状,给予相关的护理与治疗办法;然后,对于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而中断睡眠的患者,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经过本次研究可以看出,失眠严重的患者需要服用多种类型的安眠药才能较好的保证睡眠,且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出现意外事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不服用的患者要高,而根据医嘱偶尔服用、长期服用以及不遵医嘱服用安眠药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意外事件的情况具有明显差异。因此,加强安眠药使用安全管理,降低安眠药使用风险,并针对安眠药使用后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以及不良症状采取合适的护理办法,提高老年住院患者治疗有效率。
表2 患者服用安眠药后阻断其睡眠的主客观因素(n=18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