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昕,张 明,朱 瑾,董 茸,雷 娜
(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 西安 710004)
诱发呼吸衰竭的病因中,COPD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通常存在通气功能欠佳,呼吸疲劳,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较为明显[1]。现阶段,临床对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以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为主,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特此以我院收治的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现做如下报道:
研究对象为我院64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均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收治。所有患者均进行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所提出的COPD并发呼吸衰竭诊断标准予以确定。排除无法自主呼吸、深度昏迷、无法交流的患者。通过电脑完全随机法,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其中研究组中有16例男性研究对象,16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1-80(63.4±5.3)岁;呼吸机治疗时间2-10(5.5±1.3)d;常规组中18例男性研究对象,14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40-80(62.3±5.5)岁,呼吸机治疗时间1-10(5.4±1.2)d。两组临床资料比较符合可比条件(P>0.05)。
常规组治疗期间行常规化护理,包括呼吸机治疗参数的设置及合理调整、生命体征的观察等等。
研究组在常规化护理的同时的予以全面护理干预,具体为:(1)治疗前:①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予以按摩,以防压疮。②为患者介绍呼吸机治疗作用、效果以及成功治愈的案例,使其建立治愈的信心,消除其担忧,确保临床疗效的最大化。③教会患者腹式呼吸,先缩唇呼气,然后闭嘴用鼻子吸气,预防胃部进入过多的气体。④为患者拍背,鼓励其有效咳嗽,若痰液比较黏稠,督促其多喝水,使气道充分湿化,若有必要,可予以雾化吸入,将痰液稀释后予以咳出,确保呼吸道顺畅。(2)治疗中:重点观察呼吸机治疗参数以及治疗仪器的运转情况,保证管道良好连接,患者呼吸节奏、频率同步于呼吸机,合理设置潮气量,记录吸气压力、漏气量。另外注意观察并分析呼吸不畅的原因,及时最好对症处理,待病情缓解,根据医嘱停用呼吸机。(3)治疗后:结束呼吸机治疗后,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心率、PH、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做好呼吸道护理,协助患者变化体位,予以拍背,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呼吸操等等,促使其自主排痰,同时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呼吸功能。
观察并记录两组HR(心率)、PH、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2(血氧分压)、SaO2(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水平。
研究组HR、PH、PaCO2、PaO2、SaO2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观察指标比较(±s)
小组 HR(次/min) PH PaCO2(mmHg) PaO2(mmHg) SaO2(%)研究组(n=32) 86.7±5.6 7.4±0.3 47.8±6.5 77.9±4.4 97.5±2.1常规组(n=32) 93.5±6.7 7.1±0.1 21.2±7.1 45.4±4.6 89.8±2.5 t 4.405 5.366 15.631 28.881 13.341 p<0.05 <0.05 <0.05 <0.05 <0.05
COPD并发呼吸衰竭大部分都是因为感染所致,使得痰液无法排除,引起呼吸疲劳,进而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既往疗法难以显著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缺氧状态,有机通气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进行气管置管或者切开,极易引起较大的创伤,更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可以对抗内源性呼气正压、气道阻力,以呼气末正压克服内源性呼吸末正压,恢复气道通气并减少气体陷闭,改善呼吸疲劳,以免呼吸过多做功,减少无效死腔气量;提高PaO2,降低PaCO2;恢复正常的通气模式,补偿漏气功能、呼吸功能,减轻心功能负荷,改善心率。
合理有效的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有效保障。通过治疗前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呼吸机治疗的认知程度,取其信任、理解,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展开;治疗过程中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注意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同时做好排痰护理,以免呼吸道受阻;治疗后重点观察患者各项体征变化,并及时行对症处理,最大化临床疗效[2]。本文结果发现,研究组HR、PH、PaCO2、PaO2、SaO2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p<0.05),表明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中加强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全身状况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