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云南省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云南 大理 67100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容易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不自主性膀胱收缩、尿急、漏尿等并发症,这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目前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的方法进行干预,但效果不甚理想。需要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情况。文章主要针对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药物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为40~72岁,平均为(46.8±2.3)岁。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43~75岁,平均为(45.3±2.5)岁。本次研究入选标准:①经尿道电切术后出现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患者;②能够定期复诊并配合本次研究观察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器质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则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为:①饮食管理: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合理调整饮食结构,禁止食用酸性食物,禁止饮用咖啡、酒,同时要多使用新鲜蔬果,从而改善临床症状[2];②液体摄入管理:若过量饮用液体会加重患者的症状,建议患者减少饮水量,每日饮水量不要超过2000mL,睡前3~4个小时减少饮水;③膀胱训练:协助患者有意识排尿或延迟排尿,注意观察排尿的间隔时间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从而逐渐增加膀胱容量,提高逼尿肌的稳定性。在尿急出现之后,鼓励患者等待5min再去排尿,可以通过深呼吸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能够延长排尿时间。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后的24h尿急次数、夜尿次数与急迫性尿失禁次数的变化,最后询问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本次研究参照相关文献[3]制定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尿频、尿急、尿失禁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n(%)]
观察组在治疗4周后的24h尿急次数、夜尿次数与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排尿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n(%)]
随着现代医疗改革的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等方面护理服务是现代医疗服务的重要内容。传统护理方法不再适应现代医疗服务的要求,因此护理模式也需要不断改进。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是针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切实需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确保患者临床护理的有效性。对于药物治疗的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来说,加强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尿频、尿急的症状,再加上逼尿肌训练,有助于延长排尿时间,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保障药物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观察中,观察组各方面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