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春
[摘 要]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教研组长没有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重个人备课轻集体备课,重教轻研,重上课轻学习。相应对策有:培训好教研组长,规范集体备课,强化教育科研,加强校本培训。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28-01
教研组是教师间实现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组织。传统的教研组基本都是组长安排教师上公开课,组织教师听评课。在新课改背景下,教研组功能应该有新的内涵。教研组应该围绕“教师怎样教,学生如何学”开展工作。如何建设教研组是值得学校考虑的课题。在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是力量比较薄弱的团队,教研组里的英语教师水平总体不高,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民转公考录的教师,他们的大学学历基本都是在职攻读取得,他们有教学经验,但缺乏学科专业知识;一部分是近几年招聘的特岗教师,他们有专业英语知识,但是教学经验还欠缺。如何加强英语教研组建设,是值得学校研究的问题。
一、目前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教研组长没有起到学科带头人的作用。教研组的功能单一,基本就是安排上课、听课、评课,其他活动极少。听课只是听专门安排的示范课,很少推门听课,教师也不喜欢别人突然听他的课。
2.重个人备课轻集体备课。学校的集体备课时间很少,除了上级检查外,平时基本没有集体备课。多数情况下是唱独角戏,你备你的课,我备我的课,没有建设学科资源库,没有做到资源共享。
3.重教轻研。教研组只是重视了“教”,每周都安排了公开课;没有“研”,上完课之后,很少认真评课,研究出现的问题。“教”和“研”没有很好地结合。英语教研组没有人做课题,没有进行专题的研究。
4.重上课轻学习。教师参加工作后,只是参加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规定的继续教育学习,教研组基本没有对教师进行英语业务培训,教师本人也没有积极参与、自我提高的意识,缺乏专业成长的意识。
二、 加强农村初中英语教研组建设的对策
1.培训好教研组长。教研组长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是校本研究的组织者,还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引导者。所以,教研组长应该有学科带头人的素质,有组织开展活动的能力。农村学校英语教师整体水平不高,要选一个责任心很强、专业水平较高的组长不容易,所以只能加强培训。学校要送其外出培训,教导处要让其到教导处挂职锻炼,其本人也要加强自我学习。
2.规范集体备课。农村初中英语教师人数少、课时多,不可能经常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要求,每周用2课时集中备课,每个教师备一个主题或者备一篇课文,要写出导学案和课件。备课要备新课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知识点。教案、课件、导学案是备课的成果体现。很多教师不会独立写教案和导学案,其教案基本都是上网下载的或者是抄教参的。教研组要提高教师独立撰写导学案的能力。每个教师写一个单元的导学案。教研组长要收集、整理,建设教学资源库,上传至教研组网盘或者Q群,资源共享。这样就加强了交流,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教法、学生,从备课中解放出来。
3.强化教育科研。科研很重要,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为申报职称创造条件。新课改要求我们做研究型教师。做课题是研究的具体形式之一,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做课题是专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其实科研并不神秘,每个教师都可以做。教师对上课进行反思就是一种研究。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学生不喜欢英语怎么办?学生记不住单词怎么办?如何开展英语活动?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就是校本研究。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提升了一个档次。再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就可以做成论文和课题。申报中级以上职称需要论文和課题。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平时不积极做教研,无论文,无课题,有机会申报职称的时候却因为缺乏课题论文而导致条件不足。我们平时要认真研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申报市级以上课题,通过研究总结出适应本校的教学模式,提升英语教学质量,促进自己的成长。
4.加强校本培训。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英语教师要加强继续教育。据我观察,很多农村初中英语教师除了英语课本、英语教参之外,基本没收藏有其他教学方面的书籍。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还是靠一本书、一个课件、一个导学案行走天下,这样的教师未免太肤浅。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应该先有一桶水。英语教师要提高学生水平,应该先提高自己的水平。学校除了要送教师外出培训外,还要进行校本培训。通过结对子、学校专题培训班、校级交流、推门听课、教材与教法研究等,多途径提高教师的英语教学技能。
教研组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基层单位,我们要想方设法建设好英语教研组,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责任编辑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