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相君
【摘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助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教材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7-219-01
0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音樂教学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完善能力。
一、增强德育意识,发掘教材中的德育成分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我爱中华》、《我们爱老师》等。而有一些教材,如:《七色光之歌》、《金扁担》,《黄水谣》、《赛龙舟》、《端午节》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赛龙舟》、《端午节》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感受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
二、寓德育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层次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三、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孙悟空打妖精》、《生日歌》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
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救国军歌》一曲时,结合抗日战争的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聆听旋律,去感受音乐情思,去愤怒地遣责敌人,去激情昂扬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中,便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四、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树立榜样。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数哈蟆”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
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解,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总之,音乐中的德育渗透,需要每一位音乐工作者去不断探索,不断发掘,把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个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