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驰
摘 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时代的主题,各国经济不断发展,但在全球化趋势也不断加强的同时,西方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潮,也在理论与实践中向科学社会主义提出挑战。通过对二者的分析比较,找出联系与区别,梳理出二者发展历程中的大致脉络,从而加深对这两种思潮的认识,便于划清二者界限,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42-02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学说作为两股影响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都产生于19世纪初期,自其形成诞生起,关于二者的争论就一直持续不断,这对于大众对二者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于二者关系区别的研究就尤为重要,同时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信仰与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概念辨析
(一)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1873年《论住宅问题》恩格斯对自己立场问题的表述中[1]。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这三部分组成的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作为体系的核心部分,它是世界各国共产主义政党的指导思想,可以说没有科学社会主义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就不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了[2]5。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并以各国无产阶级革命、建设与改革经验来不断完善的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它以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为其两大理论基石,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科学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广大无产阶级提供斗争的武器,研究与解答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推翻资本主义并建立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等基本问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脉络来看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空想到科学阶段,二是理论到现实阶段,三是一国到多国阶段,四是单模式到多模式阶段。在此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各国在建设中一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共性,另一方面要依照自己国家的具体国情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拒绝照搬照抄。
(二)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也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是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所信奉的思想體系与意识形态,实质上是近现代工人运动中流行的一种社会改良思潮。在19世纪后半叶,它曾是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工人运动的一个派别,思想内容上与马克思主义多有交叉,把打碎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在这一时期,社会民主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两者内涵基本一致。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伯恩斯坦在其一系列文章及其代表作《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中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修正,并认为类似法国大革命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从前只有用暴力流血的方式才能实现,但如今可以通过投票、游行示威等类似的胁迫手段就可以达到目的[3]。由于伯恩施坦主义的影响,社会民主主义逐渐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并逐步与共产党的共产主义信仰及意识形态割席分坐。
总的来说,民主社会主义被称为“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和护士”,是社会民主党所宣扬的一种部分类似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社会主义。其理论基础具有多元性,是各种实用观点的大杂烩,既接收人道主义的启示,又发端于宗教原则,虽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但也吸收其部分观点,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反映了劳动人民反对剥削、要求社会变革的愿望,另一方面主张缓和的社会改革而非暴力的革命方式与阶级斗争策略。
二、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区别
(一)对待私有制态度差别
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差别首先体现在对私有制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产资料的归属,主张废除私有制,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必然会经历一个过渡阶段,那就是并不能全盘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它只能成为一种主导或占主体地位的经济成分,在此过渡期间就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作为有益补充。但须明白这样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服务,不是要削弱与取消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更不是实行私有制。
民主社会主义则认为在生产资料私有制不变的基础上也可以达到社会主义,因为社会不平等的根本原因不在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度本身,而在于政治、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与生产资料之间的联系,若要打破社会的不平等,就要打破他们之间的联系,使一切原来属于生产资料所有者享有的特权能被一切社会成员享有。因此,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把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相融合的混合经济,这种混合经济以市场为基础,在这种混合经济中,应把私有制放到主体地位,并对私有制持保护与鼓励的态度。
(二)理论基础的差别
科学社会主义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与唯物史观的两块理论基石之上,在这两个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提供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指出社会主义必然会将资本主义取而代之。科学社会主义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基础理论,更是同时代特征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不断吸取各个时代的优秀成果、各个国家的思想精华,是一个严谨开放且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从马恩先后为《共产党宣言》撰写的七篇序言就可以看出他们不断对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吸收,从不故步自封、自视穷尽一切真理[2]84。
民主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则是多元化、非意识形态化,否认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同时也否认历史必然性,强调主观因素及伦理因素的作用。其理论基础不仅来源于资产阶级哲学、经济学与政治学等形形色色的流派与理论,还熔人权思想、人道主义、伦理学、基督教学说等思想于一炉。对此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一位理论家曾说过:“对于这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民主社会主义博采众长而又使其相互协调的结果,它们在一起便构成了这个独一无二的伦理信条。”[4]44实际上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更为强调实用性而忽略科学性,这也导致他们的纲领、政策与实践经常发生矛盾,比如一方面要解放人在对被占有生产资料的控制,另一方面又支持生产资料私有,提倡完全市场经济。
(三)目标实现的道路不同
首先要明确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所追求的目标的差异。科学社会主义坚信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民主社会主义则抛弃共产主义奋斗目标,以自由、公正、团结、和平抽象地设定价值追求,从而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生活美好、自由和平的社会制度。
在目标实现的手段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一般规律,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在无可能和平取得政权的前提下暴力推翻资本主义政权,使无产阶级替代资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取得政权后,对旧的国家机器进行彻底的改造,并根据各国实际情况逐渐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化,改造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与两极分化,以实现向共产主义的过渡。
民主社会主义则完全反对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把和平、民主、议会的道路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唯一道路,主张通过普选取得的议会多数上台执政从而取得国家政权,温和渐进地实现对社会的变革。这种变革始终未能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仅是一种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的改良运动。这些社会党与民主党坚持把各个阶级联合起来进行合作,打造福利国家,改善人民生活,“和平”进入社会主义。
(四)依靠力量不同
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他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工人,即无产者。”马克思科学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与阶级特性,指出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是社会主义的创造者。科学社会主义認为社会主义的民主是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必须由广大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就要建立起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民主社会则不同于科学社会主义,它虽起源于早期工人运动,但逐渐在日后的发展中转型,目光转向到全社会的力量,求助于实力日益强大的新中产阶级,所谓新中产阶级便是以年龄30岁到40岁左右具有相当的经济基础的强大族群,有了他们的支持,社会民主党才有可能在选举中获得多数,继而上台执政实现逐步改良的这种政治愿望。因此,民主社会主义要考虑到更加广泛的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协调他们的关系,赢得各个社会集团的信任与支持,所以新中产阶级替代了工人阶级成为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民主社会主义更多地依靠社会各个阶层的多数选民。
(五)政治体制不同
科学社会主义始终坚持在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无产阶级政党主导的国家政权,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政权形式上,抵制三权分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在组织原则上,采取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独断专权与泛滥民主化等错误倾向。
民主社会主义主张多党轮流执政,在平等的条件下,赢得多数人支持的政党上台执政。民主社会主义认为国家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有利于服务与协调社会各阶级利益,它是一种超越阶级的统治工具,在民主国家里,要进行分权制衡,三权分立便是一种典型方式,这不仅是民主国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更是对公民个人基本权利的保障。
三、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对比后的启示
(一)国情不同则道路不同
国情的差异是导致各国道路选择差异的主要因素。毋庸置疑,不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都有其适用的价值与范围。科学社会主义本是马恩针对西方发达国家的,但历史告诉我们,由于发达国家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具备实践的条件,因此逐渐东移,首先在落后俄国打开突破口。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在封建余孽较少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经过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与劳动人民长期斗争,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议会民主制度。
就我国国情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从我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中确立起来的,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东欧剧变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要抵制西方和平演变的冲击,避免通过民主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倒退,我国要坚持共产党的一党执政,反对西方多党议会制,这样才能避免失掉政权的危险。所以,必须在我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二)积极借鉴民主社会主义合理因素
列宁曾用一个简明的公式表达对吸收一切外国优秀成果的愿望:“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5]520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吸收与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物质文明成果、精神文明成果与政治文明成果,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对待民主社会主义也应如此,民主社会主义之所以在全球尚有一席之地,就证明它未丧失其生命力与活力,还有需要借鉴吸收的地方。经济方面,民主社会主义重视经济建设,把公正与效率相结合,发挥市场经济的引擎作用,发挥多种所有制对经济建设的巨大推动器作用;政治方面,民主社会主义十分重视民主、平等、法治与人权,这就启示我国要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与人民的良性互动;党建方面,民主社会主义的党派重视新的社会阶层在国家建设方面的作用,注意协调各阶层利益,启示我党要大力发扬党内民主,重视民主制的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与水平,肯定新兴阶层在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等。
(三)在中国坚持科学社会主义
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的道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具有伟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指引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具体的形态。它之所以正确,就在于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能将我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赋予其中国特色;就在于我党通过带领人民系统地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贯彻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的自觉性,以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得到大幅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取得跨越式提高,这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强国富民的一条正确道路,只有坚持这条道路,才能实现国富民强、人民幸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高放,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德]伯恩斯坦.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5.
[4]林建华.社会民主党国际论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