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摘 要:中国特色城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城镇化的实践关系到亿万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针对这样重大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科学完善的理论进行指导。
关键词:城镇化;新时代;理论;习近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03-02
在2013年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城镇化要把握四条原则: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1]。
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思想
习近平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哲学层面来说就是重视人的主体性、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的世界观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方面面,具体到城镇化建设方面,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现在进行的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人与城市的和谐共处。我国人口众多且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由此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必然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艰难过程。是对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方式,乃至思维习惯的系统性改造过程。
其次,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为了服务城市中的人而实行的,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这是我们做好城市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除了在宏观上对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进行布局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谈到过具体事例——户籍改革,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思想在具体事例中是如何落实的。
户籍制度改革是人的城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歧视,严重阻碍了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户籍制度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3]。
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社保体系、建设更多的保障性住房,这都是为了城市中的人生活得更幸福而做的,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本、心系人民的办事特点。
除此之外,在其他很多场合,习近平总书记都谈到了户籍改革中的具体问题,包括进城务工人员落户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宅基地使用权、土地承包权等问题。这些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实际是城镇化问题的几个小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些问题,不仅有高屋建瓴的指示,也有微观上的关怀,这充分说明了他将“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已经贯彻到了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中去了。
二、优化布局的城镇化思想
根据城市地理学的相关论述,城镇总体布局有网格状、放射状、环状等几种形态,无论哪一种形态,讲究的都是优化布局、合理使用各个功能分区。因为城市布局的目的是让所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化配置,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是建设用地的需求量不断加大,部分城市出现了将耕地、林地改造为建设用地的情况,建设用地的比例上升,为城镇化带来了诸多便利,但是也造成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城镇布局的不合理、新城镇缺乏完善的配套设施等。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一些新兴城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占地过大,建成区人口比例偏低,最终导致城镇化走向了“空心化”。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呢?习近平总书记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角度出发做了重要指示:“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4]
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的提升,实际就是城市布局的改善。
第一,从土地资源的利用上来说,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程度提高了,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的“空心化”,减少或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或浪费。
第二,城镇化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的提升,能够使城市的各个功能区密切协作,使得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在布局上更加紧凑,在合作中提升效率。
第三,就外部环境而言,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城市向外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一座城市在发展成熟后,会进行产业转移和升级,由此会发展出一批“卫星城”。而“卫星城”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大城市土地的集约化使用和生产效能的过剩带来的产业升级和转移。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促进城市间的资源共享,又能够反过来带动大中小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用地合理布局,切实提高城镇化建设用地集约程度[4]。
三、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城镇化思想
生态民生观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高度提出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在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5]。
在城镇化进程中贯彻生态民生观,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城镇化与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善民生。
第二,在城镇化进程中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别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如水污染的防治、雾霾的治理等等。
第三,城镇化与生态、民生三者之间要形成良性互动,还是要靠经济结构的转型来实现,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城市发展方式不合理、不科学。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生态发展观来协调城镇化和生态环境治理之间的关系。
对于生态环境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做出过重要指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同时他就生态效益和城市经济效益并举的问题曾经说过,要把生态文明考核制度化,改革现有体制,建设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建设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7]。
生态发展观揭示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8]。
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中国的城市人口数量已经占总人口的60%,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城市生态无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十分复杂,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如何做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如何走出属于我国自己的城市生态文明创新发展之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
四、坚持文化传承的城镇化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思想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城市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年初在北京考察时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每座城市都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历史,在大规模城镇化的浪潮中,如何保住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并加以发扬传承,是我们接下来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对于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传承问题,习近平曾经说过,发展有历史記忆、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美丽城镇,不能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同时还要找寻失落的城市记忆,留住乡愁。
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包含了很多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思想方式和行为的城镇化,只有与城市文化融合在一起,才算实现了人的城镇化,而人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最好的方式就是留住历史、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但另一方面,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部分城市开始大拆大建,造成了很多历史文物古迹被拆毁,有的城市甚至为了创收,搞起了“人造历史景点”,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传承文化不是要简单地复古,城市建设会不断融入现代化元素,但必须同步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9]
五、小结
习近平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位一体战略布局下形成的关于中国城镇化目标、道路、问题解决路径和预期效果的系统性理论总结。其中,以人为本是哲学层面的指导思想;优化城镇布局是从宏观上思考中国城市发展战略;生态效益和文化传承是城镇化建设中最需要注意,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两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特色城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城镇化理论在新时代的表现,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系统化、科学化重要的阶段性理论成果,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入学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DB/OL].(2013-12-14)[2018-02-22].http://www.xinhuanet.com/photo/2013-12/14/c_125859827.htm.
[2]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EB/OL].(2015-12-22)[2018-02-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2/c_1117545528.htm.
[3]陈晨.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看城镇化要把握的四条原则[J].生产力研究,2016(3).
[4]以改革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N].经济日报,2015-12-17.
[5]刘海霞,王宗礼.习近平生态思想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3).
[6]陆小成,冯刚.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研究综述[J].城市观察,2015(3).
[7]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DB/OL].(2013-03-17)[2018-02-22].http://www.xinhuanet.com/2013lh/2013-03/17/c_115055434.htm.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9]习近平谈城镇化内部讲话曝光:路不能走偏[DB/OL].(2014-10-11)[2018-02-22].http://www.chinareform.org.cn/area/city/Speech/201410/t20141011_2085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