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炼 王迪
摘 要: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的主题是平衡充分发展,充分发展侧重于量的表达,平衡发展侧重于质的表达。两者互为条件,共同推进经济发展。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分为根本立场、首要原则、基本理念、主线等,根本立场是人民立场,首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基本理念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主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落实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根本途径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主要方法是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七大战略。
关键词:习近平;经济;平衡;充分;思想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8)06-0007-03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成功破解新時代社会主要矛盾指出了根本方向。研究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对于实现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成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等,都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立足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变化,会带来全局性根本变化。为成功破解主要矛盾,新时代全党中心工作应是在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实现平衡充分发展。而具体在经济领域,就要实现经济平衡充分发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平衡充分发展创造坚实经济基础。可以说,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就是对在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怎样实现经济发展的科学回答。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主题是平衡充分发展,指出了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充分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主要体现为发展的程度、水平等,侧重于量的表达。习近平非常关注经济充分发展,认为充分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全局的政治问题,应当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去把握。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后,国内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而是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贫富之间的矛盾,因此认为“分好蛋糕比做大蛋糕更重要”,主张分配优先于发展。对此习近平认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不要发展了,也不是要搞杀富济贫式的再分配[1]12。我们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任何束缚和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言行,都是违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都要坚决反对,排除各种干扰[1]10。
与充分发展相对应,平衡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主要体现为发展的质量效益、公平公正、可持续性等,侧重于质的表达。习近平高度关注经济平衡发展,指出它直接决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一系列不平衡表现,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在这些不平衡表现中,彼此的制约关系是什么,哪些是起根本作用的,对此真是众说纷纭。一般都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内部存在两个基本力量:供给和需求,它们之间既对立又统一,两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同推进经济起伏和涨落。于是,习近平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切入,认为虽然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各个领域,但根本的还是供需结构性失衡。具体来说,主要是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实体经济供给体系已经十分强大,但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质量、低价格的需求,并不适应新时代需求发生的新变化。因为,当前出口需求和投资需求都在下降,消费质量和结构却在加快升级。此外,中国人口结构也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正进入老龄化状态,老龄人口比重上升,青壮年劳动人口却在下降。同时,世界最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已经形成,他们拥有相当程度的消费能力。但供给体系却不能及时跟进,结果是一方面需求过剩,另一方面供给不足。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详细论述了上述分析。他进一步指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的失衡,直接导致了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失衡。习近平反对简单地把经济困难归结为总需求不足,他认为当实体经济出现结构性失衡、盈利能力下降时,大量增发的货币不可能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反而是在金融系统自我循环。长期下去,在经济领域里金融业的比重会迅速上升,甚至完全独占优势,但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比重相应下降。除此之外,他还认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的失衡,还会导致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虽然房地产本来属于实体经济范畴,但如果在借贷过程中使用加杠杆,刚性买卖就会演变成炒房和投机。当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必然会带动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大幅度抬升,此时如果继续大量增发货币,只会加剧资金脱实向虚,涌现虚拟经济,并抬高杠杆率,反过来推高实体经济成本。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这被习近平称为“三大失衡”[1]113,也是当前经济发展失衡的集中表现。三大失衡,直接制约和影响了经济发展的其他不平衡表现,比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开发不平衡、经济建设与生态承载能力不平衡等。对此,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1]114。一句话,也就是经济平衡发展。
习近平认为,作为新时代经济发展两个根本要求,平衡充分发展必须综合把握,不可偏废。平衡发展是充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证充分发展的内在质量;充分发展是平衡发展的归宿,体现平衡发展的外在表现,也为平衡发展指明根本方向。两者的统一,充分体现经济发展的质和量的统一。
二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根本立场、首要原则、基本理念、主线等要素。平衡发展,归根结底是通过改革供给体系和供给能力,化解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化解三大失衡表现,协调区域、城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等,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所得和利益不断增长。充分发展,归根结底是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都是人民立场在经济工作中的充分体现。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首要原则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保证经济沿着平衡充分发展的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重任,既是对近代以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全党要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准确分析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主要内涵和意义,增强驾驭和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确保各项任务逐步推进。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基本理念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理念是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动力,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问题。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不充分不平衡问题,最基本的原因在于现有经济发展动力和增长方式的弊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其背后的推动力主要是依靠大量投资、密集劳动力等基本要素,要素驱动必然导致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产生长期的高投入和高消耗、低产出和低效率,也必然造成生产供给的经济效益逐步递减,不能满足需求消费的高质量和多样化,于是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日益明显,这在实体经济领域尤其明显。
为此,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创新[1]10。在五大发展理念中,习近平认为创新最为重要,他明确指出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1]22。
协调理念是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方法,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问题。经济发展不协调,根本上是要素驱动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的结果,它直接促成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等三大失衡,使经济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要实现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根本途径是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协调发展,应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1]33。
绿色理念是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保障,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问题。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1]23。
开放理念也是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保障,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问题。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对外贸易布局、投资布局等,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1]24。
共享理念是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主要目的,着重解决经济发展的归宿问题。必须堅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25。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主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需的动态平衡,推动经济平衡充分发展。在习近平的经济思想里,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有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和需求侧。需求侧的管理,主要是破解数量问题,注重短期调控,通过一系列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需求的增减,从而实现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在过去一段时期里,政府常采取需求侧管理实现经济增长。但是,过度依靠需求侧管理,不仅会产生经济收益递减效应,更会固化低端和无效供给,刺激非理性的经济需求,出现供需失衡和经济泡沫。而供给侧的管理,主要是破解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通过优化要素配置和调整生产结构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进而推动经济增长[1]99。作为两种基本方法,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都有其合理性,应当根据现实需要交替使用,保证经济健康增长。在今天,面对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日益严重,注重供给侧管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主线,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象是供给侧,动力是改革,重点是结构性。按照习近平的说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1]98。具体地来说,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调整生产布局和结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只有供给体系和质量转型升级,不断满足消费需求的增长,才能使供需在动态中保持平衡,从根本上化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促进经济平衡充分发展。
三
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是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指针之一,对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解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等都有很重大意义。
贯彻落实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总基调是坚持稳中求进。在习近平的经济思想里,“稳”被赋予特别意义,在当前具有重要的含义,就是保证经济平衡发展,实现平稳运行,不出现大的经济风险,不产生大的社会影响,不干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因此,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里明确指出,当前特别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同时,“进”也有很特别的意义,主要是指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确保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实现,就是保证经济充分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质的飞跃。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里,“稳”是前提和基础,为“进”创造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进”是目的和标准,也能为“稳”创造良好预期[1]321。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如经济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的关系一样。
贯彻落实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根本途径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提供体制化保障。201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中心议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根本上保障经济平衡充分发展,应是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让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带动产业全面发展,促进平衡充分发展;应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程度,推动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平衡充分发展;应是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在分配收入上协同效率和公平,防止收入差距过大,促进平衡充分发展;应是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平衡充分发展;应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平衡充分发展;应是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平衡充分发展;应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性,注重发展实体经济,促进平衡充分发展[2]。
贯彻落实习近平的经济平衡充分发展思想,主要方法是坚定实施七大战略: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先导战略,重点解决科技和人才的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关键战略,重点解决经济发展动力的新旧转换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都是保障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要激发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平衡城乡发展差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部署,实施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等既定部署,协调区域发展差距;可持续发展战略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的环境资源承载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要促进军民两种生产能力的融合,增强供给能力和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關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深刻认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重要性 推动我国经济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8-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