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联合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

2018-10-23 05:25胡斌祥王想福陈伟国朱生虎
西部中医药 2018年8期
关键词:脊柱针灸内镜

胡斌祥,王想福,陈伟国,朱生虎

1武威市中医医院,甘肃 武威 733000;2甘肃省中医院;3甘肃中医药大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发病率较高,经保守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不明显时需要外科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患者恢复慢[1-2]。Kambin 等[3]首次运用了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治疗LDH。Tsou[4]在其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了经椎间孔TESSYS(transforaminal endoscopy spine systems)技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针灸是传统医学中重要的治疗手段,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常被运用于LDH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并且对于患者疼痛、麻木的临床症状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5]。我院运用经皮脊柱内镜经TESSYS技术联合针灸治疗LDH患者6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武威市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68例,女 52 例,年龄 19~55 岁,平均(36±5.76)岁;病程 3~36 个月,平均(18.3±7.32)个月;L3~4椎间盘突出 4 例,L4~5椎间盘突出 108 例,L5~S1椎间盘突出8例,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单侧髓核突出的患者。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责任椎间隙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纳入:1)腰部疼痛并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腹压增大则疼痛加剧;2)受压神经根支配下肢区域感觉功能障碍、肌力减弱;3)患肢直腿抬高实验阳性;4)CT或MRI提示为单节段单侧髓核突出或脱垂,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症状一致;5)患者经正规保守治疗4~6周后临床疗效不确切;6)患者可以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1)患者有马尾综合征等神经受损症状;2)既往有腰椎手术病史者;3)合并有精神心理疾患、凝血功能异常、腰椎结核、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4)不愿意或者不能按临床要求完成治疗者;5)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表现不符合;6)影像学上表现为腰椎滑脱、腰椎失稳、椎管狭窄、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等;7)L5~S1节段椎间孔被髂骨遮挡,无法手术者;8)其他不适合外科手术或者针灸治疗的情况。

1.4 治疗方法

1.4.1 手术方法 患者俯卧于腰椎手术床上,身体呈弓形,使脊柱拉伸到最大限度,保持患者腹部悬空,用75%的医用酒精在手术区域脱脂。在C型臂透视机定位下确定穿刺路线及穿刺进针点,一般作腰椎棘突的连线为中线,再在责任间隙的中点作与腰椎中线的垂线,然后在两线的交点向头侧作一射线,使其与垂线的夹角一般L3~4间隙为 20°~25°,L4~5间隙为 30°~40°,L5~S1间隙为 40°~50°,这一射线与腰部和腹壁皮肤褶皱处的交点即为穿刺进针点,穿刺点与责任椎间隙中点的连线即为设想穿刺路线,穿刺距离一般L3~4间隙为8~12 cm,L4~5间隙为 10~14 cm,L5~S1间隙为 12~16 cm。在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巾,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穿刺部位皮肤的浸润麻醉。在C型臂透视下进行穿刺,取18G的穿刺针沿拟定标记路线穿刺,使针尖在X线正位片上位于上下椎弓根的中点处,侧位片上位于上下椎体后缘的连线上。取16G的穿刺针紧贴原穿刺点进行穿刺,针尖在侧位片上位于下位椎体的上关节突上,拔出针芯,用0.5%的利多卡因在上关节突周围做浸润麻醉,麻醉成功后拔出16G穿刺针。在18G穿刺针中插入导丝,拔出穿刺针,以导丝为中点切一7~8 mm的纵行切口,顺导丝依次旋入2~4级扩张套筒,沿套筒依次插入2~3级环锯保护套管,使用环锯切除上关节突的部分骨质,做椎间孔的扩大成形,在成形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感觉。成形完成后放置镜下工作通道,经工作通道放入内镜装置,连接内镜系统,在生理盐水的冲洗下运用髓核钳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用神经勾探查神经根的松解程度,运用双极射频手术电刀进行术中止血、纤维环的成形,术中对于正常的椎间盘组织应尽量保存。神经根松解完全后,让患者深度咳嗽以观察神经根的搏动情况。取出内镜系统,沿内镜通道注入40 mg的甲强龙,退出工作通道,在皮肤切口处注射2 mL罗哌卡因注射液,运用可吸收线进行皮内缝合。

患者在术后给予第一代头孢注射以防止感染,术后第二天佩戴腰围活动,每天下床5次,每次10 min左右,并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背伸脚腕等功能活动。术后3天复查MRI及血常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再次进行复查。

1.4.2 针灸方法 治疗组术后第二天进行针灸治疗,由同一位有丰富针灸经验的医师完成。主穴取局部阿是穴、腰部夹脊穴以及双侧腰阳关、委中穴及命门穴,配穴依据患者的临床证候进行取穴,一般选肾俞、关元俞、脾俞及大肠俞,下肢症状明显者取同侧环跳、承山、昆仑、涌泉等穴,L3~4节段突出时配血海、阴陵泉、三阴交等,L4~5节段突出时配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L5~S1节段突出时配殷门、承扶、太溪、昆仑等。每次针刺时选取相应的主穴及配穴进行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医师定位选穴后常规消毒,运用0.5~3寸针灸针进行直刺进针,针刺深度根据患者的形体及其选穴位置确定,采用平补平泻的方法进行针刺,针刺得气后(患者自觉经络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等感觉,医师感觉针下沉紧)留针半小时,期间行针2次,待针刺完毕后进行艾灸治疗。每天针灸1次,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术前1天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运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进行疼痛评分,运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功能障碍评分,运用电话、微信平台或者门诊复诊时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定,手术后6个月运用改良的MacNab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1.6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 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切口长约7 mm,手术时间 30~70 min,平均(46.3±12.6)min,术后住院3~7 d,平均(4.3±1.2)d。患者术中均没有出现神经根损伤、血管破裂、脑脊液漏或者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皮下血肿等并发症。治疗组的患者均给予2个疗程的针灸治疗,给予针灸治疗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滞针、断针等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3±1.6)个月。

2.1 VAS评分及ODI指数 2组患者术前比较,VAS评分与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进行比较,VAS疼痛评分与ODI指数,治疗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VAS评分与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 分

表1 2组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治疗组 60 7.87±0.79 1.87±0.94 0.64±0.33 0.21±0.14对照组 60 7.84±0.77 3.23±0.74 1.89±0.52 0.25±0.13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ODI指数比较(±s)

表2 2组不同时间点ODI指数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1个月 术后3个月 术后6个月治疗组 60 70.64±9.89 29.63±7.45 9.21±5.32 2.21±1.43对照组 60 69.78±9.66 37.63±9.34 14.64±6.38 2.34±1.51

2.2 临床疗效 治疗6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治疗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4.1%和9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对于LDH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常采用阶梯治疗的方法,能够运用保守治疗的方式解决患者的痛苦时以保守治疗为主,当保守治疗无法解决患者的临床症状时需用手术的方式解决[6]。传统开放手术对患者正常组织创伤大、术中出血多、麻醉要求较高、术后恢复时间长、对患者脊柱的生理功能及生物力学造成较大的影响。经皮脊柱内镜经椎间孔TESSYS技术从2002年诞生以来,在治疗LDH的患者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麻醉风险小等优势,与其他微创手术相比,其可以直接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不损坏正常椎间盘组织的优势[7-11]。对术后脊柱功能要求高或者基础疾病较多、无法耐受开放手术及全麻的患者更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12-14]。

突出的髓核组织常对神经根造成渐进性的损害,髓核组织中产生的炎性介质造成神经根的炎性反应,长期对神经根的压迫可造成其支配区域肌力的减退甚至肌肉的萎缩,以及皮肤感觉功能的障碍[15]。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过程中只是摘除了突出的髓核组织,解除了对神经根的进一步压迫,并没有消除神经根的水肿、肌肉的痉挛等病变。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对人体正常组织又产生一定的损伤,套筒在旋转过程中也会对神经根产生牵拉刺激,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较慢。传统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腰椎间盘突出时全身经脉受阻,经脉受阻则气血无法顺利运行于全身各脏腑肢体经络,气血不通则无法荣养肢体经络,患者出现疼痛的临床表现。经筋为经脉气血输布在骨节筋肉的部分,临床在治疗LDH的患者时可以运用针灸的方法活血行气、舒筋和营,加快患者术后的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对神经可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消除神经根水肿,加快炎性因子的吸收,促进病变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术后血栓形成,以缓解患者疼痛、麻木的临床症状。

在运用经皮脊柱内镜治疗的LDH患者中,通过辨证取穴,施以合理的针灸手法,能够起到协同治疗的效果[1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短期内经内镜结合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内镜治疗组,说明两者联合治疗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麻木、冰凉感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的功能障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康复,达到了缓解症状与解除根本致病因素的效果,在临床上应积极应用并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脊柱针灸内镜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眼内镜的噱头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