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倩 杨 磊 杨文龙
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的山水名画《富春山居图》,为后人记载了江南山川秀美、草木华滋、沙汀村舍的悠久历史。
多少年来,生活在富春山下、富春江畔的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人,与这幅传世美景相伴相生。然而,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双浦人却与这幅美景渐行渐远。2017年以来,一场名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国土生态修复实践,正在让昔日受损的“富春山居图”美景重现。
芒种时节,走进双浦。绵绵细雨中,稻花香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近观,绿油油的水稻田一望无垠;远望,绵延的富春山如烟如黛,好一派江南田园风光。谁能想到,这一望无际的广袤田野,曾是一个个排放废气毒气的甲鱼塘,一座座堆场、修理厂、固废回收场。
从“人间天堂”杭州市区出发,到达西湖区双浦镇,不过15公里。钱塘江、富春江和浦阳江“三江”在此汇流,永久基本农田、城市扩展边界和生态红线“三线”交汇于此,双浦本是杭州城市化的“留白之处”。过去10多年间,杭州城美誉度越来越高,双浦却处在“野蛮生长”中。国土空间被碎片化,成为这座城市的难言之痛。
首当其冲的是耕地。双浦本是杭州各区中的农业重镇,两三百年来,钱塘江改道带给双浦3万多亩肥沃的耕地,可每说到双浦,杭州人想到的不是稻花香,而是老甲鱼。20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追求高收益,双浦农民大规模发展甲鱼、沼虾等水产养殖业,片片良田变成了“阡陌纵横”的水塘。耕地被切割成零星的小块,挤在甲鱼塘、建筑堆场、小搭小建的工棚中间艰难求生。一位测绘人员介绍说:“无人机拍出的影像图,像是老和尚的百衲衣。”
耕地用途管制的胳膊拧不过现实利益的大腿,让耕地失去原本功能的还有各类违法用地。同样一亩地,农民自己种,每亩每年收入500元-800元;硬化后出租建设非农设施,每亩每年收入1万元-2万元,在暴利驱使下,当地违法占地者前赴后继。国土资源部门用尽各种执法手段,即便追究了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也无力根治,近一半耕地沦为低小散、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收容站”。
做了多年杭州市国土资源局西湖分局局长的陈学明感慨:“前些年真是吃够了查处违法占地的苦头。”2013年-2016年的卫片执法数据显示,双浦违法占地居高不下。最严重时,违法占用耕地比例竟高达48%,镇政府主要负责人连续3年被约谈问责。
为了一时之利,被牺牲的又何止耕地。双浦有山有水,不过,山是有伤痕的山,水是难得洁净的水。
“春山最好不归去,惭愧春禽解劝侬。”风光旖旎的西山,曾经让白居易、杜甫等名家流连忘返,留下隽永的诗篇。可是,经过多年无序采矿,西山伤痕累累,近两公里裸露风化的山体无言地诉说着自己的痛楚。双浦本来水系发达,家家户户出门就是水,可由于农业、养殖、生活等污染,水质长期停留在五类标准。再加上富春江北支江常年断流,老百姓几十年守在江边却没水喝。
与耕地碎片化如影随形的,是建设用地的碎片化、无序化。坐拥绿水青山的双浦,村庄面貌却脏乱差。大部分村庄空间布局散乱不合理,建设用地利用粗放低效。沿山沿路、房前屋后、院内院外,违法建筑无处不在,治安、消防安全隐患重重,公共设施建设空间严重不足。与此同时,农民建房、集镇建设、新产业用地等新增用地需求仍在不断增加,违法用地问题层出不穷。多年来,双浦没有形成有效的核心产业导向,各类落后产业产能零散化发展问题突出,土地产出相对低效。政府想引来现代高新企业,可人家来了一看,土地不成规模,加上污染严重,摇头便走。
双浦期盼改变。自然资源禀赋好,区位优越,但为何资源利用混乱、效率低下?双浦人深刻拷问着自己,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双浦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双浦的困境并非个案。自然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认为,类似双浦困境的实质是国土空间在快速城镇化中破碎化,突困之策是实施一个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规划。
在杭州,承担这个重任的就是全域土地整治规划。
杭州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赵春表示,全域土地整治规划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基础上,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改、产业规划定位、村庄规划编制、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经验,对“山、水、林、田、湖、路、村”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用地进行全方位统筹安排,是优化镇域范围内用地格局的一剂良药。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不能单就农村说农村。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中国的乡村振兴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农村土地全域综合整治,一头系着城镇化工业化用地保障,一头系着农业现代化耕地保护。既为城市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是今后一段时期内优化城乡用地格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杭州市副市长刘国洪认为,全域土地整治是乡村振兴的主平台和主抓手,通过全域统筹和综合整治,可以腾挪出发展空间、垦造出高标农田、整治出美丽环境,重塑生态空间、重构生产空间、重建生活空间。
在双浦,这些理念已经落地结果。
双浦全域土地整治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底盘”,融合多个规划,将涉及土地利用规划保护要求和建设的内容一并纳入其中,统筹布局“三生”空间,科学安排农民安居、村庄建设、基础配套、公共服务等各项用地,实现以项目为基础保障开发建设和空间布局的精准定位。
据陈学明介绍,根据整治规划,双浦统筹推进了多项工程。
一是拆违控违、田园清洁。2017年以来,双浦彻底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21万平方米,拆除甲鱼塘1万亩,复垦土地3.1万亩,还清了多年的历史欠债。
二是治水剿劣。科学系统治水,打通10条断头河,11条劣V类河道全部“摘帽”。从空中俯瞰,新建的富春江北支江疏浚工程宛若一只翠绿的蝴蝶栖息在双浦大地。工程每天引入的70万立方米江水,像源源不断的甘泉一样滋养着双浦。
三是矿山治理。投入专项资金8.3亿元,生态复绿6.4万平方米,青山再现往日神韵。平整出可用土地1400余亩,为发展旅游文化、养老度假提供了建设空间。
四是垦造水田。总投资3.67亿元进行高标准农田和旱改水建设,新增水田1000余亩。按照目前浙江省内调剂指标价格计算,能获得9亿多元的收入。
如今在双浦,保护耕地也是一件划算的事儿。杭州实行以奖代补,整治出的优质耕地被纳入永久农田整备区长期管护,永久基本农田每年600元/亩,一般耕地每年200元/亩,平均每村每年固定收益27万元。
下杨村党支部书记沈建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甲鱼,村里赚钱的就几号人,污染害的却是全村人。现在只要把耕地保护好了,村里一年光补助就有30万元。集体的腰包鼓起来了,村民活动、文化礼堂都能搞起来了。”
在全域土地整治这个平台上,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城中村改造提升、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三改一拆”等政策聚合在一起,双浦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个整洁、美丽、宽敞的街区,一座座绿色休闲公园、一条条沿河景观道,让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美丽乡村示范镇都花落双浦。
“土地整治要借助工程项目来实施,但土地整治的本质不是工程,而是对不合法、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的调整和重划,最终形成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的新的国土空间,为生态保护、乡村振兴和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基础。”范树印说。
这正是双浦的全域土地整治逻辑。
17个散落村居1万多户的搬迁集聚,可复垦减少建设用地5700亩,挖掘复垦流量空间4900亩,“十三五”期间,双浦的村镇建设指标基本可以自足。整治出的集中连片耕地,使得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成为可能。眼下,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已纷纷落户双浦,给农民带来了真金白银。
▲ 双浦镇周富村富春江引水工程沉砂池
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济社会要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在增量缩紧的时代背景下,土地资源管理也必须从依赖增量向‘减量盘存’转变。通过农村全域整治、优化结构腾挪空间尤为重要。”刘国洪说。业内专家认为,双浦探索的全域土地整治,有效整合了涉农资金和农村土地资源,破解了乡村建设用地和耕地保护碎片化问题,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障了重大项目耕地占补平衡和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事实上,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我国土地整治的方向也从单纯追求增加耕地面积、寻求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向国土综合整治提档升级。
在浙江,土地整治也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2000年,浙江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部署加强土地整治工作,要求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2013年,浙江要求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杭州市也特别强调土地整治要注重生态,科学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
2018年3月,我国生态文明体制顶层设计迈出关键一步——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门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产所有权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
“土地整治已成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国土利用质量和效率,加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范树印表示,多年实践证明,土地整治正是自然资源部门行使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具体抓手。
全域土地整治作为国土综合整治的一种方式,与之前几个历史阶段相比有哪些本质特征?
“全域土地整治必须以保护生态、乡村振兴为导向,融入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大文章里。”刘国洪认为。为此,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必须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路河村产矿”综合整治,推进农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文化、景观等“多位一体”保护和利用转变。
双浦的实践就是改变以往单项目为主的土地整治项目立项,推进“山水林田湖路村”全要素的国土综合整治,统筹实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村镇环境治理、产业集聚升级、生态环境修复、公益设施配套等各项工作,充分发挥土地整治“1+N”综合效益。
刘国洪认为,推进全域整治的第一要务,就要树立“全局观念、全域理念、全要素内涵”的理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一是全区域配置资源。综合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产业导向和农民关切,统筹谋划“城乡融合一盘棋”,集中优化配置相关优惠政策,发挥叠加效应和规模效益。
二是全空间优化格局。从生态建设、优化全域空间格局角度出发加强规划引导,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科学编制全域整治规划,形成能够在空间落地的“一张蓝图”。
三是全口径整合资金。聚合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平衡好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从收支平衡、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等方面,算好一本经济社会综合效益的大账。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双浦探索了一条高度城市化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国土综合整治模式。全国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和不同发展阶段,理性对待条件的差异性,探索多样的国土综合整治模式。
相信,今后将有更多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出现在中国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