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光强
摘 要: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师评价制度的根本宗旨,建立了研训一体的教育科研制度,注重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统一。一是上下联动,构成校本科研网络;二是专业引领,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三是人人参与,完善教育科研制度;四是创设氛围,构建校本教研制度。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学校制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处于核心精神文化和浅层物质文化之间的中间层文化。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发展的保障系统。特别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制度,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联接着学校师生共同的情感与价值认同,蕴含着丰富的“人本”思想,能充分保障学校管理的有序高效。
一、现场观察
湖南省湘潭市岳塘区育才学校(以下简称“我校”)1997年8月搬入新校址时只有7个班共200多人,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短短二十多年由一所仅有200多学生的不起眼的学校发展成为现在的26个班,共1300名学生的名校。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中国书法兰亭学校”“全国语文特色学校”“创建全国绿色学校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实验学校”“全国心理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心理教育十佳单位”等。先后吸引了83批省内外同行来校考察、学习,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美誉度、影响力有了明显提高,是湖南省的名校,实现了第一次发展。我校教师个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师德水平还是业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校和教师也都在受惠于发展和付出后带来的积极效应。但是经过较快持续发展后,当今学校的教育规模基本满足需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就位,办学质量达到一定水平,知名度达到一定影响后,学校继续发展难度很大,可能出现某种停滞现象。学校和教师个人的发展进入了“高原期”,反映在发展的势头有所减弱,后劲不足,学校管理近两年都没有创新,教学改革进展缓慢,教师成长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活力不够,等等。
二、要点分析
学校的发展会进入“高原期”,说明我们是在走上坡路。我们之所以感到步履艰难,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工作动机减弱。由于我校所属的教育局从2001年开始就没有招进新教师,所以学校近10多年也都没有直接分配来年轻教师,学校原有的教师和近几年调进的教师都已经参加工作有10年以上,基本上已经评了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还有些教师已经获得了许多荣誉。二是工作方法的固定化。每天有规律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得心应手,缺乏创新意识,绝大部分教师较满足于现状,认为已很不错了,在全区乃至全市小有名气,比以前强多了,眼界不高,视野不广,动力不足,写论文和上比赛课的积极性不高。三是教育科研积极性不高。学校现有的一些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不能很好地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热情,有的教师感到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不愿主动承担课题研究任务。
三、思路对策
当学校发展和教师进入“高原期”时,我校及时地寻找自我突破的着力点。一所健康发展的学校必定有健全的制度作保障。因此,我校发现问题后在严格制度管理的同时,逐步改变自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教师评价制度,增加激励措施,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作为教师评价制度的根本宗旨,建立了“研训一体”的教育科研制度,注重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的统一。
1.上下联动,构成校本科研网络
学校积极转变科研管理观念,放下科研课题高高在上的架子,抓好校本課题研究。同时,学校构成了纵横交错的有特色的校本科研网络(如下图所示)。
2.专业引领,建立校本培训制度
我们根据学校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大胆地实施了研训一体化校本培训制度,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校本培训,其体现五大特点:①树立了培训的对象意识;②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③倡导独立自主发展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④重视教师的自身实践;⑤重视培训的示范作用。
如果仅仅满足于“请进来”进行校本培训,毕竟视野有限,我们鼓励教师主动“攀高亲、结远缘”,组织教师上网谈学习体会,邀请专家名师来校示范指导,走出去与名家大师对话。每期都有30多人次外出学习,外出尽量做到“两个不重复”(人员面向全体教师,短期内不重复;外出学习的路线地点尽量不重复),提升了教师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
3.人人参与,完善教育科研制度
要把教育科研落到实处,就必须把课题研究这个平台做好。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原则,每位教师树立“人人都是研究者”的新理念,坚持以课题研究带动课改,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完善了教育科研制度。
(1)制订和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及奖励方法,为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保障。
(2)确立 “八个一”科研底线指标,即每年每位教师至少必须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承担或参与一个研究课题,上一堂反映课题思想的研讨课,展示一项教学技能,编制一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试卷,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设计辅导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发表(或交流)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同时,将教师的教科研绩效与晋级评优等挂钩,形成了“科研兴师”“科研兴教”的浓厚氛围。
(3)每学期举办一至两次学校范围内的教育科研成果交流研讨会,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如上期各班展示了开展家校互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语文组展示了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科技组展示了学生的航模作品,以及各教研组内获奖论文的交流活动。
(4)以优秀科研成果为基础,每年编辑《育才学校优秀论文集》《育才学校优秀个案》《反思集》《教学叙事集》以及课题资料的专题光碟等,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我校有国家级、省级立项、专项课题6项,市级立项课题8项,并且人人都有校级立项课题,形成了一个“项目群”,在项目的“施工过程”中,使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课题研究得到了解决,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兴趣,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我校逐步形成了“科研型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学校。
4.创设氛围,构建校本教研制度
构建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创设了和谐浓厚的教研氛围,校本论坛、教学沙龙、教学观摩、评课、说课、教坛新秀评选等大型互动活动,为教师搭建了专业化成长的平台,促进了教师共同发展。
(1)集体备课制度:同年级学科组为集体备课组,定时间、定地点互动备课,采用个人钻研—中心发言—讨论交流—解决问题—达成共识—形成教案的互动备课模式。教案形成后,要求教者根据本班学情修改,课后写出教学后记或反思,周末交教研组长检查,教师撰写课后记已形成良好习惯。
(2)小教学沙龙制度:以集体备课组为单位,围绕本年级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研究内容,采用集中讨论—制定对策—确定方案—解决问题的一课例多阶段、多反思的模式。
(3)大教学沙龙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个研究主题,在一周连续四五天或更长的时间内,组内教师聚在一起开展教学沙龙活动,以此来丰富样本教研的内容。通过大教学沙龙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得到长足的发展。
(4)教学个案研究制度:教师对某位学生的特殊问题行为为对象,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分析,诊断其问题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我校教师每月均会递交一份材料,并选优秀个案汇编成册。
(5)教育教学评优活动:每学期,我们组织了校内教学叙事、反思、故事、案例、论文的评比,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坛新秀”“说课之星”的评比,每一学年中评选校本教研活动开展得好的优秀教研组,对以上评优者学校给予奖励。
通过校本教研制度的构建,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使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开始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涌现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四、拓展思考
我们要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制度,让学校的规章制度体现人文关怀的色彩,突出“人本”内涵,使其影响深入师生心理层面并发挥作用。比如,学校的人事制度要明朗化,财务制度要公开化,考核制度要民主化,招生制度要公平化,科研制度要自主化,獎惩制度要公正化,培养制度要全员化……只有这样,学校制度才显出它的生命力与和谐性。
参考文献:
[1]黄庆宇.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2015(18):7-8.
[2]张军凤.学校制度文化的内涵、类型和构成要素[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8):13-15.
[3]李云吾.学校制度文化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J].现代教育论丛,2010(2):69-72.
[4]姜 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文化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09(6):20-21.
[5]潘华莉.“立足校本,关注人本”赋予学校制度文化内涵[J].新课程(上旬刊),2011(9):6-7.
[6]吴海军.制度文化:人文关怀的阳光投射[J].江苏教育研究,2011(23):22-23.
[7]候 旭.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初探——基于长春外国语实验小学的案例研究[J].吉林教育,2017(2):161.
[8]陈后林.找准共性抓结合 打造特色铸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0):6.
[9]林小波.行者无疆,铸造品牌——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体会[J].考试周刊,2014(10):169-170.
[10]罗和平.行者无疆——湖南省长沙高新区教育改革的实践与展望[J].教师,2016(1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