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洪赫
摘 要:男中音在歌曲训练过程中随着歌唱器官的不断调节,发声时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共鸣运用中的误区、声部在选择上的误区等,而这些问题必然会影响到演唱者的发生效果。本文从美声唱法及男中音的基础概念出发,分析男中音歌唱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男中音 歌唱训练 共鸣运用误区 声部选择误区
一、美声唱法以及男中音的具体概念
美声唱法是一种特殊的演唱风格,发源于意大利,讲究不同声部要保持相对独立的关系。在对演唱者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通过科学的训练能够对其气息、音色进行改变,该唱法的显著特色就在于不同声部、演唱风格二者的彼此呼应。美声唱法在文艺复兴时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许多曲目、创作歌剧,风格非常独特,使音乐演唱史更加多彩。同其它演唱风格相对比而言,美声唱法对演唱者气息、嗓音及咬字等都有特殊的要求,而且在训练美声演唱者时,都会结合身体特点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训练方案,使其可以灵活的运用声线,充分体现出美声唱法的风格和特色。结合我国美声唱法的发展状况来看,早在青年运动时期正式引入了美声唱法,对国内音乐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在一定程度上,木土音乐演唱风格在国内美声唱法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在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美声唱法的风格、艺术水平都发生了改变,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以美声唱法的男中音为例,能够看出在开展演唱训练的过程中,将我国传统音乐艺术特点同男中音训练方式、语高特征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并融汇了我国声乐学派的优点。美声唱法的演唱者所呈现的效果同该唱法的表现风格特色、形式等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在各个发展阶段内,美声演唱强调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包括歌唱的声音、技巧运用及内容等,然而从本质上看,最核心的要点都是必须做到内心感情、声音的融合,使演唱能够流露出真实的情感,体现出所蕴含的艺术性。针对男中音的美声演唱开展分析时,要注重对其演唱风格的训练,确保训练方式的科学性、针对性,做到内心、训练知识二者的完美融合,从而将最具艺术性的声乐作品呈现出来。
众多学者均针对美声音乐的合唱声部进行分析,声乐艺术能够将演唱者的情感、情绪表达出来,同时还揭示了一种追求精神艺术的思想,也表达了敬畏、崇拜大自然的感情。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音乐也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完善,这就逐步形成了声部划分。音色存在高低之分,在合唱过程中会体现的非常明显,基于合唱声部的角度进行研究,能够使声部划分更加规范化。就演唱特点而言,男生部自然声区即为男中音,这种演唱形式具有抒情性的特征,可以呈现出一种磁性之美,凭借浑厚的音色、多变的音区,使男中音演唱者能够拥有多样化的演唱空间。由于美声唱法中的男中音具有多种不同的特征,因此单一的声部划分无法将演唱者的灵活多变性呈现出来,因此基于完善后的声部划分,偏高男中音、偏低男中音是男中音的两大类型,根据个人的具体音色对男中音的抒情、戏剧等特性进行区分,在声部划分界定范围内均可以找到男中音的差异化表现方式。结合男中音演唱者的实际要求,针对其开展科学训练时,也要灵活调整内容、方式,从而在各类声乐作品中运用一个声部即可。
二、男中音歌唱训练共鸣运用的问题
针对美声唱法中的男中音训练而言,在运用共鸣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如下问题:首先是演唱者过于关注胸腔共鸣,没有意识到高位头腔、头声的共鸣,导致声音缺乏色彩,无法影响听众;其次为演唱者的中低声区、高声区二者的位置不相同。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应确保胸腔共鸣具有丰富的特点,这样才能够使声音更加浑厚、丰满,由于胸前共鸣多应用于低声区的演唱,所以应确保共鸣的合理运用。不能过度的运用胸腔共鸣,否则会导致声音出现僵硬和沉闷的问题,声音也就不够圆润、灵活,还会对情感的流露造成干扰。与其它声部相同,男中音的头声要保持高位,灵活运用混合共鸣,使演唱声音更加浑厚、轻巧,也更具震撼力。
对中声区进行演唱的过程中,表演者可以发现口腔中前部为关键的共鸣位置,应使声音位置固定不变,在音区不断向上发展的过程中,需要轻抬会咽,声音自上口盖前方向转至上后方,从而产生头腔共鸣,演唱者要充分打开喉腔、鼻咽腔及鼻腔。高位头声要求演唱者舌根、下颚必须要相对松弛,于面部前上方使声音出现震响。对于中声区及其向下发展的演唱,不仅要形成头腔共鸣,同时还要对胸腔共鸣比例进行进一步的调控,在声音通道内发声,实现发声位置的一致性。男中音演唱者还要对其它共鸣腔进行有效运用,凸显声音圆滑、饱满的特点。
三、男中音声部在选择上存在的误区分析
低于男高音,但是高于男低音的声部即为男中音声部,人们针对男中音存在一定的误区,普遍感觉男中音声部的技术含量较低,无法体现出其它两大声部的低沉或高亢的特点。其实并不然,男中音声部虽然比较小,然而与男高音、男低音声部相比,在音色、声部特点方面也保持一致。鉴于上述音色特征,才导致男中音声部在选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开展声乐教学工作的过程中,经常要求学习男中音声部,因为方式错误、先天因素的制约等缘由,部分男高音声部无法将高音唱上去,所以才对男中音声部进行选择。另外,部分演唱者偏好男中音声部,认为知名歌唱家的男中音非常好听,然而又因为自身嗓音条件有限,不符合男中音声部的演唱要求,所以会针对性的模仿、练习男中音声部音色。再加上类似歌唱腔体、聲带并不配套的客观原因,形成了较多的假男中音的现象,这在声乐岗位竞争、考试、网络试听及音乐会中非常普遍。也有一些美声唱法的演唱者对自身声部的选取存在错误,虽然努力过但也无济于事,因此会丧失学习声乐艺术的热情。男中音声部的选择误区当前已经成为发展男中音声部的关键障碍之一。
众所周知,演唱者唱音的高与否并非是对声部进行划分的依据,但结合演唱者的差异化音色能够确定相对应的声部,若拥有较好的嗓音条件,男中音声部的高音能够达到high C,借助正确的歌唱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高音程度。然而达到high C的高音也不等同于归属于男高音声部,一些演唱者虽然可以飙高音,却是喊出来的,发出的声音非常紧绷的感觉,演唱者喉头上提的很明显,涨得脸通红,在声带上施加的压力较大,长此以往会形成声带小结的状况。男高音声部听上去非常高亢和明亮,但是男中音声部在音色方面,呈现出沧桑感和严肃感。音色区分方面,男中音、男高音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在区分声部时,需要借助音高和音域区别开来,演唱者也要对自身声音本色有着全面的把握,运用音色对自身声部进行区分。
要想发出动听的声音,必须要借助正确和自然的歌唱方式,借助气息来支持发声,带动胸腔和头腔的共鸣,在演唱自然规律的指导下体现出演唱者嗓音的个性。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演唱者不能过分对喉头进行压迫、挤卡,这样虽然能够发出雄厚、宽广的音色及高音,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训练会对嗓子伤害较大,演唱过程非常不自然,也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做作、压抑的感觉,完全体会不到男中音的艺术美。
四、解决策略
1.中低声区的训练
演唱者能够达到高声区的关键在于中低音区训练的科学性。在兼具宽广音域、音色的情况下,才能够体现出男中音的魅力,相对于男高音的高音區而言,男中音的高音区具有更大的难度。针对男中音的高音区而言,一方面要发出高音,同时也要呈现出男中音清亮及宽厚的音色,应基于中低音声区对宽松的共鸣腔、气息通道进行构建。优秀的演唱者不仅要扎实地掌握中低音区训练方式,还要对自身能力进行不断增强。在声音大小上,中低音区与通常讲话无太大差别,前者要做到全通道、深呼吸和高位置,但也要像讲话一样保持放松状态。所以针对中低音进行训练的过程中,要将通道在放松时全部打开,进行深度换气,高位发声,使声音更加自然、流畅。
2.换声区的训练
鉴于中低音的特点 也可将其命名为自然声区。都是只有借助训练方式,才可以达到高声区。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 要实现中低音区、高声区二者间的有效转换,就要通过换声区。若处理不恰当,会导致声区之间形成卡,也就是换声点。演唱者进行换声时,需要出现换声点,也要避免出现明显声区转换的现象,否则会使声区无法统一。训练演唱者换声区时,要借助a、e、i、o、u五个母音开展训练,对各母音的声位进行准确把握,逐渐习惯发声,使发声过程更加自然。也要关注演唱者横膈膜、吼、舍和腔体间的协调性。演唱者应具备持久的耐心和毅力,做到能吃苦,经过脑力和体力的长期训练后,即可构建出声音概念
3.演唱时要正确打开喉咙
在演唱高声区的过程中,男中音喉头位置必须恰当,并确保喉咙已充分打开。通常进行演唱之前,男中音声部要处在深呼吸的程度,且喉头位置还要更低一层,这样才能够保持声音的音色。冯葆富艺术医学家曾针对男中音进行分析,并利用X射线开展了相关实验,发现歌唱状态下,男中音声部喉头处在第五、六颈椎间,借此结论能够为实践训练和演唱提供指导意见。在打开喉咙时,演唱者要保持一种倒吸气的状态,打开口腔后将上颚供起,将舌部向上抬起,构成腔体,使气管同该腔体互通,确保气息能够顺畅。在男中音声部对高声区进行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持续喉头打开的状态,使口咽腔形成扩张之感,就如同外弹的情况。在进行声乐演唱时,尤其要注重演唱者不同器官的协调配合,彼此要构成统一的整体,歌唱过程中的喉头位置不仅要低,喉咙也要打开,也应对横膈膜进行科学的利用,发挥其弹性作用,养成正确的呼吸方式及习惯,这对放低喉咙也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冠宏.男中音声部唱好高声区的技巧[J].大舞台,2012(12):60-61.
[2]杜献.美声唱法中男中音训练与演唱的深度结合[J].大众文艺,2015(21):151-152.
[3]杨进凯.男中音歌唱家里欧·努奇歌唱艺术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
[4]焦康平.浅析男中音如何才能唱好高声区[J].大众文艺(理论),2009(4):14.
[5]郭龙.歌剧中男中音角色的多样性表现及实践探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