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磊
摘 要:男中音既是指一种声部,同时也包含着角色的概念,因此,它的发展历史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然而就男中音在歌剧中的声部而言,其更加强调角色的观念,特征也各不相同。
关键字:男中音 声部角色 发展脉络 类型特征
一、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发展脉络
1、作为声部的观念
男中音“Baritone”一词兼具声部与角色两种含义,早期仅仅意味着复调合唱中的较低声部,随着这一声部在歌剧中的出现,“Baritone”一词最终包含了声部(音色、音域)和角色(扮演谁、如何扮演)两个概念。作为介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的声部类型,男中音在音色上拥有男低音的浑厚特质,同时又具有男高音的明亮色彩;在合唱中,男中音的声区一般在F2-F4范围之内,而在歌剧中男中音的音区会扩展至A2-A4,前者的音区特征被称为低男中音(Bass baritone),后者指现代意义的男中音。
意大利语中的Baritone一词起源于希腊文Barýtonos,原意为“厚重的声音”。与该词意最为接近的Baritonans一词最早出现在15世纪末,但是仅仅作为声部的名称,并不具有角色的意义,它主要是指当时法国宗教复调音乐中5个声部中最低的声部。然而这一称谓在复调音乐中并未维持太久,在16世纪20年代被Tenor secundus (次男高音)和Bassus primus(第一男低音)所替代。
与Baritonans较接近的Baritono一词最早出现在1612年意大利作曲家劳多维科· 维阿达纳编订的曲集《圣乐合唱歌曲》中,他用Baritono这个词标注演唱和声的男中音声部。[[[]详见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Baritone词条,2001版。]]17世纪的意大利,Baritono一词具有了现在意义的声部特征,它成为了介于男高音和男低音之间的声部。
2、作为角色的观念
最早直接使用Baritone一词的,是意大利威尼斯乐派的著名作曲家蒙特威尔第,他在1627年5月7日写给意大利贵族、政治家、牧歌作曲家、器乐演奏家阿里桑德罗·斯特里基奥的一封信中,对歌手帕帕里诺做出了如下的评价:“他的咬字吐字清晰,歌唱富有情感,在唱颤音走句上十分胜任,但他是一个男中音(Baritone)而不是男低音(Bass)”。[[[] (letter to Alessandro Striggio, 1627),gave qualified approval to Don Iacomo Papalino, “who, he said, sang with feeling, had a fairly competent trillo and gorgia, but‘is a baritone and not a bass’。”]]然而,就Baritone的角色、概念而言,却并没有因此而确立下来,也没有公开的命名得以流传。
莫扎特歌剧中的男中音,继承了意大利喜歌剧喜剧男低音的传统,在男中音声部上也有着细微的区分。在《费加罗的婚礼》中,费加罗是一个低男中音(Bass britone)的角色,而伯爵则是一个抒情的男中音(Lyric baritone)。法国评论家、作曲家卡斯蒂尔·布拉泽认为《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中,四个重要的角色都是男低音。布拉泽的观点,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主要原因在于,在当时并没有独立命名的男中音称谓,代替它的就是男低音,只是根据音色和声区的特点的不同,将具有较高音区和抒情性特质的称作歌唱男低音(Basso cantante),将更低的具有浓重特征的称之为深沉男低音(Basso profondo)。因此,布拉泽把事实上的男中音称之为男低音,也就不足为怪了。
上述关于男中音有实无名的状况,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才真正被打破,这要归功于意大利男中音歌唱家隆孔尼(G. Ronconi,1810-1890)。隆孔尼根据自己的歌唱经验,总结出在对B3-D4 的四个音进行发声训练时,将口型和咽腔开的更大一些,更空洞一些,可以发出更加丰满、雄厚、和壮实的音响,从而形成一个“壮声区”(“Vuoto zone”),这个壮声区是男中音有别于其他声部的重要特征,由于发现了男中音声部的这一独特特质,隆孔尼将希腊文Barutonos一词借来为男中音声部命名,Baru是“重的”,Tonos意指“声音”,该词译成意大利文后,就成了Baritono,现在国际上常用Baritone或 Barytone来替代原有的Baritono。
二、男中音的声部类型和角色特征
1、 男中音声部类型的划分依据及类型
在西洋歌剧中,对于声部类型的划分,在世界上较为流行的方式有3种,分别是德国体系、意大利体系和法国体系。在王景彬主编的《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抒情男中音》一书中,对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释。在谈及声部划分时,作者将音色(Timbre)、应用音域(Tessitura)、换声点(Passaggio)、音域(Range)、型号和共鸣(Size and Resonance)、声音性格(Vocal character)等声音生理条件做为参考的依据。[[[]参见王景彬主编《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抒情男中音》,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PP1-2.]]
在上述要素中,有一些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或是受演唱方式方法以及音乐风格影响等,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比如音色、音域、共鸣和声音性格;而有些是不可变因素,例如应用音域和换声点,后者在男中音声部划分中起着本质性作用。
应用音域是指歌唱者最容易歌唱的声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然声区,不管是否受过专业的训练,在这个声区范围之内,歌唱者都可以可以自然轻松地發出每一个音。判断一个歌唱者是否是某一个声部,应用音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发声中,歌唱者的应用音域越高,其声部也就越高。
作为男中音声部,其总体的应用音域,处在中等偏下的位置,大约为B3-D5。综合德国和意大利声部划分体系,男中音的类型从高到低依次可以划分为炫技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威尔第男中音以及低男中音。其中,炫技男中音的应用音域最高,音色最为明亮,接近于男高音的音色特点;抒情男中音的应用音域次之,歌唱的流动性和抒情性较强;戏剧男中音和威尔第男中音的应用音域基本一致,与抒情男中音的应用音域相比,略微偏低,戏剧男中音和威尔第男中音的区别更多的是体现在音色特征上,戏剧男中音的音色更暗一些,在应用音域低声区更加响亮,威尔第男中音的音色相对要明亮一些,在应用音域的高点有着更加洪亮的音响共鸣;低男中音的应用音域最低,处在上述区间的最下层,在音色上更加接近男低音的音色特征。
如果从换声点的角度分析,男中音的类型划分将更为清晰和直观,并且更加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同的换声点音区是决定不同声部类型的最重要最根本的依据。
换声点是指一个声区向另一个声区转换的中枢点,由于换声点附近的声音非常容易破裂,因此也被称为声音破裂点。在换声点的音高上,歌唱者在歌唱时会遇到困难,无法平稳和持续的发声,声音质量也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歌唱者有两个换声点。大约在第一个换声点上方四度音程的地方是第二声区,在两个中枢声区点之间的地方(大致是一个四度音程),被称之为声区过渡区。在男中音声部类型中,换声点所处的音高位置,决定了男中音声部类型的不同。炫技男中音和抒情男中音的换声点基本上是重合的,也是是男中音声部类型中较高的,分别在 B3和 E4的位置;戏剧男中音与威尔第男中音的换声点基本相同,两个换声点分别处在ᵇB3和ᵇE4的音高上;低男中音的换声点是最低的,在A3和 D4的两个音上。不同类型男中音的换声点如图所示:
2、不同类型男中音的角色特征
1)、炫技男中音(Bravura baritone)
炫技男中音有着精湛的声乐技巧,以清晰急速的咬字吐字,跑动流畅的花腔走句,稳定持续的气息支持,轻巧活泼的旋律唱段以及大幅跳跃的音程进行等为其特征。在音域上与抒情性男中音的音域比較接近,音域为B2—G4,因此,一些学者将炫技男中音合并到抒情男中音的类型中。炫技男中音的代表角色为罗西歌剧《尼塞维利亚理发师》中的费加罗。其中,费加罗的那首“快给杂役让路”的咏叹调,成为炫技男中音角色的保留曲目。
2)、戏剧男中音(Dramatic baritone)
戏剧男中音的角色特征表现为,音色浑厚稍暗、嗓音结实有力、情绪激烈饱满、歌唱极富张力。戏剧男中音的歌唱音域为F2—F4。该声部类型,在扮演正面人物的时候,果断勇敢、成熟智慧,对待困难毫不畏惧,责任面前勇于承担,具有典型的男子气概,是政治家和英雄角色的首选;戏剧男中音在扮演反面人物的时候,则会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歌剧中典型的恶魔形象常常由戏剧男中音担任。戏剧男中音的角色,有威尔第歌剧《纳布科》中的纳布科,比才歌剧《卡门》中的斗牛士艾斯卡米洛,穆索尔斯基《鲍里斯,戈杜诺夫》中的鲍里斯,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的雅戈、普契尼《托斯卡》中的斯卡皮亚等等。
3)、威尔第男中音(Verdi baritone)
以歌剧作曲家的名字来命名一个声部,在歌剧史中相对少见,类似的称谓还有莫扎特女高音、贝里尼男高音等,它们常常是指一种总体的角色风格,包括音域、音色、旋律特点以及歌唱的音响特征等等。威尔第男中音音域宽广,从A2到A4两个八度内的每一个音都要求饱满有力、并且保持金属的色彩,旋律常常以舒展开阔的线条为特征,要求歌唱者必须具备足够的气息支持。威尔第男中音的角色复杂,人物性格多样,音乐具有戏剧性,展现出人性的深刻与复杂。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发展,男中音类型及其特征的分析,厘清了男中音作为声部和作为角色的不同观念,使男中音声部角色的发展脉络更加清晰可辨。
关于男中音类型,本文的观点是:在众多的要素当中,换声点是最为核心、最为本质的划分依据。同时参考了音色、擅长音区等要素,结合德国和意大利的声部划分体系以及角色自身特征,将男中音的声部类型划分为炫技男中音、抒情男中音、戏剧男中音、威尔第男中音和低男中音几种类型,并对角色特征及其在歌剧中担任的角色进行了必要的阐释。
详见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s,Baritone词条,2001版。
(letter to Alessandro Striggio, 1627),gave qualified approval to Don Iacomo Papalino, “who, he said, sang with feeling, had a fairly competent trillo and gorgia, but‘is a baritone and not a bass’。”
参见王景彬主编《西洋歌剧咏叹调大全——抒情男中音》,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1,P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