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香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糖尿病是临床高发的一种疾病,而糖尿病肾病则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常用血液透析方式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1]。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微小血管并发的情况,而糖尿病肾病患者则会伴有高血压的症状,因而有效的透析治疗对于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高血压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腹膜透析以及血液透析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相关分析,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果,现将研究成果进行如下报道。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范围为40-75岁,平均年龄为(58±4.5)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常规资料,差异显示为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均符合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患者及家属本人均同意参与研究。
参照组患者接受血液透析进行治疗,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每次透析时间为4h,透析液流量约500ml/min,血流量每分钟为20-300ml;研究组患者接受腹膜透析进行治疗,在患者空腹状态下将tenckhoff管置入,腹膜透析液为葡萄糖,每日进行4次透析液交换,每次入液量为300ml,在腹腔内保留4-6h左右,最后一袋透析液夜间留腹[2]。
根据两组患者的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包括给予患者抗结剂、利尿剂、血压控制等。对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控制患者盐的摄入。为患者补充铁剂,改善患者贫血的情况,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3]。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液透析充分达标率以及尿路感染控制率。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临床数据均行SPSS19.0软件处理,其中对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予以t检验,对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达标率以及尿路感染控制率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予以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时,则判定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为(75.42±11.75)mmHg、(144.77±15.62)mmHg;参照组患者为(85.03±12.94)mmHg、(160.84±16.17)mmHg。研究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与参照组相比均存在较为明显的优势,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t=4.2588、5.5366,P<0.05)。
研究组患者的血液透析充分达标率以及尿路感染控制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请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液透析充分达标率和尿路感染控制率对比(n/%)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一种代谢紊乱疾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高发的一种并发症,是诱发糖尿病尿毒症的主要原因,并且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会伴有高血压的症状,进而使得肾小球内压力增高,加重肾小球老化、硬化情况,使得肾功能衰退得情况更为严重[4]。临床常用透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血液透析属于间歇性脱水,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脱水后血压不降反而增高,使得血流动力学不稳,并且因血液透析导致患者机体脱水过快,使得水容量降低,进而导致肾动脉灌注压有所下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被激活,血管紧张素II水平有所增加,促使内皮素分泌量增加,肾血管收缩使得血压升高,进而形成恶性循环;腹膜透析是一种模拟肾脏的治疗方式,持续、缓慢的进行脱水操作,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腹膜透析以自身腹膜作为透析膜,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刺激较小。并且根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腹膜具有对流作用,能够利用腹膜两侧溶脂压力差对肾素、血管紧张素II进行清除[5]。在本文的研究中接受腹膜透析进行治疗的研究组,其舒张压、收缩压、透析充分达标率以及尿路感染控制率情况均明显优于接受血液透析的参照组,数据对比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在糖尿病肾病尿毒症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