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源,李栋祥
(山东理工大学,山东 淄博 25500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新媒体一词最早出自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负责人戈尔德马克的有关开发电子录像的项目计划书中。新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媒体形式,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为支撑,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2]依此定义,现实生活中的QQ、飞信、微信、微博、MSN等都属新媒体范畴。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以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具体实践。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基础之上设立的一个功能模块。借助此平台,个人及企业皆可设置一个微信公众号,从而和特定群体以文字、图片以及语音进行全方位地沟通交流与互动合作。微信及其公众平台作为网络时代的重要产物,给人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带来了深远影响。
95后大学生是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无人不微、无时不微、无微不至”已成普遍趋势。顺应这一形势变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据掌上大学统计:自2013年至今,校园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一直处于高速增长,保持2位数的增长率,公众号的数量由2013年的3万多个发展到2016年的8万多个。2017年,校园微信公众号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预估公众号数量能突破10万,在各类媒体当中排第一。
大部分高校将微信公众平台定位于校园资讯传播,将其打造成为学校宣传的名片。王贺通过关注27所高校的259个微信公众号,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微信推送信息归纳为理论宣讲类、实践启发类、榜样激励类和在线服务类四个大类。[3]甘月童调研了全国39所“985”高校的微信公众平台后发现:在公众号种类方面,37所高校选择订阅号作为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头像的使用方面,主要集中在学校标志性建筑、校徽和卡通人物这三类;有36所高校使用了学校的全称作为微信公众号名称;在信息推送形式方面,图文消息成为主要形式;在推送内容方面,主要集中在与学校、学生紧密相关的信息。[4]基于微信公众号扁平化的设计风格、微小的费用投入、无使用门槛的技术要求等特点,决定了这一智能化终端平台极富生命力,并由此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单一化向图文、声音、视频的多样化转变。
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剖析微信公众号的思政教育功能。
如上图所示,山东理工大学与思政教育相关的微信分为学校层面的微信和学院层面的微信。学校层面微信公众号是由涉及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微信号和群团组织的微信号组成。“青春在线”是由主持学生工作的部门——党委学生工作部主管并具体指导运营的。与共青团工作相关的微信号“山东理工大学团委”则由校团委具体指导。院系层面微信公众号由学校所属21个学院分别组建指导。个别学院不止一个微信公众号,如外国语学院,除了本学院的官微以外还建设了“山东理工大学英语”公众号,专门服务于大学外语教学。校级微信公众平台“山东理工大学”,由党委宣传部主管,学校新媒体工作室负责日常运营,定位于第一时间为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和关注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提供校园资讯、信息查询以及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党委宣传部借助清博大数据平台对职能部门和各学院指导的微信公众号定期进行统计排名,纳入各部门年底宣传考核,以此力促微信平台建设,打造思政宣传阵地。
如若将高校微信公众平台视为主体,那么客体即受众自然就是在校学生。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借此进行可行性分析。
微信及其公众平台是新媒体技术家族中的一员,相较传统媒体而言,有自己的比较优势。
1.载体优势
微信及其公众平台主要搭载智能手机运行。目前,绝大多数在校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机,个别同学则有2-3部智能手机。据调查显示,“10%左右的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是在6小时以下的,其余90%每天平均在线都在6小时以上,甚至有约21%的大学生全天在线。”[5]2014年腾讯推出微信网页版,进而不断完善成为微信电脑版,满足了办公需求,进一步畅通了传播媒介。
2.效果优势
与传统媒介相比,微信推送的内容既是平面的,又是立体的;既是图文的结合,又是音频、视频的组合。因此呈现的效果是生动、活泼的,能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求新、求奇的内在要求,提高他们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度。
3.速度优势
一般而言,微信公众平台一天更新一次,微信公众平台运行人员可以将最新发布的事件及时编辑,及时推送,并能精准传送到每一个关注者的手机上。
4.传播优势
微信朋友圈可以对微信内容进行转发、评论和互动,其分享功能使信息传播呈现“指数型增长”,从而扩大了受众覆盖面。
5.成本优势
微信内容不需要纸质版的发行,只需要有手机、电脑、网络就可以联动起来。三大运营商降费以及Wifi普遍覆盖的现实,无疑是给微信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6.新媒体内的比较优势
微信及其公众平台与QQ相比,关注人数不设上限,且平台使用率远远高于QQ平台。与微博、贴吧、论坛相比,微信使用人数更多、频次更高、覆盖面更广、用途功能更加丰富。
微信及其公众平台之所以受广大学生欢迎,除了与微信本身具有的优势有关,还与受众的身心特点密切相连。如前文所述,95后一代大学生是伴随网络成长的一点,网络走入他们的生活,如同水和电,不可或缺。笔者曾经在自己的学生当中做过一次活动“断网的24小时”,包括手机、电脑等通讯工具。然后让学生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大部分同学诉说了离开网络以后的无助和迷茫,像丢掉了身体的一部分一样感到难受,可谓喜怒哀乐皆与网络、手机相关联。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发生改变。过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采用课堂教授、课下辅导,辅之以一些传统的媒介,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现在,除了定点课堂教学以外,学生可以借助发达的网络和媒介,自己主动接受各种知识,且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生学习呈现网络化、移动化的特点。因此,顺应新媒体网络思政的大潮,作为时代弄潮儿的“95后”,主动使用并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网络“微时代”的呼啸而至,改变了传统思想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过去相比,这种“权威性”被打破。加之传统的思政话语体系过于乏味、刻板,引起部分青年学生的排斥。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不应局限于“把关人”的角色,还要善做“引导人”。具体而言则是,改变思想观念,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灵活运用并掌握微信及其平台的使用方法,将其打造成为思政工作的助手,做思想的“引领者”。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大量广受好评的思政类微信公众号,如“南航徐川”等。
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大都是碎片化的“弹片文化”。古人读书讲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在强调读书要深入下去,避免浅尝辄止,走马观花。碎片化的阅读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懒于思考,缺乏思维的锻炼,影响思维品质的跃升。
互联网时代,人人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接受者和传播者。如果传播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控,具有煽动性的内容一旦传出,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风波,这将会使学校以及公众平台处于尴尬被动地位,公信力大打折扣。
微信及其公众平台的正常运转,既要有人员配备,更要有制度保障。人员自然不用说,需要一支素质过硬、技术娴熟的运营团队。在此基础上,更应该有制度的顶层设计。现阶段,高校忙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编辑工作,疏于出台有针对性的管理制度,实则不利于微信及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公众平台之间的交流联系,建立联盟,形成工作合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优良校风和学风”。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导正办学方向、筑牢思想基础、提供价值引领,培养大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特别是当前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多重挑战,比如各种价值观念共存碰撞、多种社会思潮交织,纷繁芜杂,真伪难辨,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巧借微信公众平台这一传播手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润物细无声地种在学生心田。正如习总书记强调,“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从目前高校积极构建微信平台,精心设计推送内容来看,首先这一举措创新了思政教育的传播模式,通过微视频、图文并茂等方式,拉近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距离,比如高校普遍采用图解版宣传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内容,避免了文字堆积造成的厌倦感。山东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一图看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关注︱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既生动灵活,又主题突出。
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以为人本,坚持弘扬主旋律的同时,也要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微信平台服务学生,唯此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学生、娱乐学生。山东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平台根据具体的时间点精心策划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专题活动。比如毕业季的“史无前例!最走心MV《山理山理》震撼来袭:笑着挥手告别,毕业不说再见!”,该专题一经推出,引起强烈共鸣。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公众平台的智能查询功能,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便利。查询功能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点变化,比如在新生录取时,开通“录取查询”等以便新生及时查询自己的班级和宿舍情况。
微信推送后,在其后台均会有相关数据反馈,借助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读者的浏览数、点赞数以及评论互动,能对某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动态进行客观反映,从而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同时,网络平台的非实名制,更利于学生的倾诉和交流,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平台优势进行精确推送。
学校思政教育手段,既要重视新媒体建设,又要充分利用好宣传栏、校报、校园之声广播、校园电视台等传统媒介。在此基础上,依托党委宣传部建立校园媒体联盟,形成新老媒体、校院微信公众平台的联动,由此形成统一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这个体系,既能特色鲜明,又能统一定位,即平常的运营发挥各自优势,在热门话题或者重大事件时,能够做到统一发声,甚至可以统一风格,形成系列优秀作品,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比如在应征入伍动员发动阶段,由山东理工大学武装部精心制作参军入伍系列专题,通过校内各大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瞬间点燃在校学生参军报国的热情。
1.建立严密的新媒体运营工作制度
邓小平说过,解决制度性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远性。”[6]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校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制度保障。比如,山东理工大学制定了《山东理工大学校园新媒体建设管理办法》,从定位、组织管理、建设审批、内容发布、安全管理等方面加以说明和规定,将其打造成为“正能量、真声音、快节奏”的新媒体工作平台。
2.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优秀运营团队
“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推进校园微信公众账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7]因此,运营团队必须要有“第一责任人”,即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要有“把关人”,即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各学院团总支的老师,守好责任田;必须紧紧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广开言路,吸纳一批政治可靠、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在组织建设方面,组建新媒体工作室,与学生会平行,但不隶属,由党委宣传部直接领导,对校内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技术指导,取长补短。
在保障和奖励方面,党委宣传部应该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撑,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依据相关管理办法,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团队和个人进行表彰。
3.微信公众平台注意与网站等平台的区分对待
微信公众平台,有其鲜明的媒体特质:微言大义。除特殊的新闻稿件保持严肃的风格以外,整体风格应活泼、向上。在此过程中,注意与网站等平台的区分对待。比如同一新闻线索,稿件风格、用词等,网站与微信公众平台显然不一样。网站新闻一般要求严谨、认真,而微信公众平台则不同,配以图片、声音、视频等手段,语言要求活泼、俏皮,微言微语,画面要求依内容变化不定,这与一成不变的网站等平台风格差别较大。有些高校将网站新闻内容不加改变地用到微信公众平台,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厌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