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翠翠,朱晓丽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对学生的培养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纲要》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也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需求,企业能够招聘到满足岗位要求的合适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并产生社会效益。
国家、社会、个人都要求学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实验课、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课、实习实训课等实践类课程在各高校各专业普遍开设以来,教学培养目标也由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向重实践重应用能力方面倾斜,实践类课程所占比重提高,教学改革也成为近些年来教学研究的热点,研究文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结合我校高职教育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对计算机类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是对实践操作要求很高的专业,根据《纲要》“能力为重”的思想,各高校很早就对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具有推广价值的成果,如建立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构建多层次、主体化、创造性的实验教学模式;通过优化和更新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来全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1]。
虽然各高校都进行了某些方面的改革,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因为客观与主观等方面的原因,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进展却并不理想,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一是各高校普遍采取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二是实践设备陈旧、老化,不能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三是师资力量与教师队伍实践水平、数量有限,限制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四是学生轻视实践课程的意识存在[2]。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客观条件与主观意愿的共同努力,本文以期在现有实验条件及师资力量的情况下,探究新的教学实践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在程序设计与网站开发方面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C语言、VB.NET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Web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课程设计、程序设计实践、网站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等课程。我校的实践类课程占专业课程体系的40%左右,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动手实践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计算机实践类课程主要包括上机实验课、课程设计、综合实践课等。各模式的特点如下:上机实验课,知识点有针对性但是相互独立,课程整体内容不能融会贯通;课程设计课,主要是本课程内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课程之间联系较少,衔接度不够;专业综合实践课,立足本专业,既要求课程内知识的融会贯通,又要求课程间知识点的衔接与灵活应用,还要与工作岗位内容相关,要求较高。
融合式实践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系统性的实践环节设计贯彻知识内化与能力培养的双重教育目标。所谓“融合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在本课程内,将实践与理论教学融合;二是突破课程界限,将应用能力培养渗透到后续教学环节中[3]。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达到尽快适应岗位需求的目的,在现有实验条件及师资条件下,结合融合式实践教学的思想,在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中提出一种基于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案。本方案的基本思想是:在本专业内,实现计算机知识体系的融合,包括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相关课程间内容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等;在本专业外,实现个人特长与岗位需求的融合,个人综合能力与社会适应性的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本方案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拓展提升三个维度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综合、技能与专业融合,达到实践课程体系的专业化、综合化和应用化的目的[4]。这与CDIO工程教育理念中的某些思想不谋而合,CDIO对现代工程师的要求包括: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工作和交流能力[5]。
本文以软件技术专业的专业综合操作实践课程为例,系统介绍基于知识与能力融合的实践教学方案。本课程的任务是以设计和实现在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为例,以知识与能力融合的方式介绍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制作过程。
在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本质上是动态网站,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比较多,几乎涵盖了程序设计与网站开发方面的全部课程,主要以Web编程技术课程为核心,涉及VB.NET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图像处理技术、版式与色彩、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课程。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功能学生比较熟悉,在其他程序设计中也经常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设计时学生便于理解。本任务是设计并实现在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以动态网站的形式换个思路进行设计制作,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
系统基本功能如下:
1.界面设计友好、美观,色彩搭配协调,内容布局合理,页面风格统一;
2.用户角色3种:管理员、教师、学生;
3.管理员角色对系统信息的管理,对教师和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4.教师角色对学生成绩的新建、修改、查询、删除功能;
5.学生角色的成绩查询功能。
在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制作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页面美工设计、静态页面制作(网站前端开发)、程序开发(网站后台开发)。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采用团队合作开发的模式,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设1名组长,若干名组员,每一组都需要完成自己独立的系统,每一名同学的分工根据各自的特长及任务需要分配,组员必须服从。
第一阶段页面美工设计,主要包括网站的版面设计、色彩搭配设计、LOGO设计、背景图片、控件样式等的设计。负责此部分的同学,他们根据整个团队的设计思路及系统的功能定位,使用PhotoShop设计出网站的主页、二级页面等的效果图,供团队审查修改。此部分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功底,需发挥审美能力、设计能力及软件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课程间内容的融合,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此外,在设计效果图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如团队意见不统一,界面设计不合理等,进行反复的设计修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有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一阶段在无形中融合了版式与色彩,图像处理技术课程的知识内容,这一阶段的能力可统称为平面设计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平面设计能力综合要求
第二阶段静态页面制作,就是将美工设计阶段设计的效果图制作成网站,一般情况下使用Dreamweaver CS6软件即可,本系统属于Web开发,推荐使用Visual Studio2010进行网站前端开发。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切图、网页布局、解决不同浏览器兼容性问题等,必要时还要增加一些客户端脚本(通常是Javascript),以实现客户端交互及服务器交互。切图步骤包括分离颜色、提取尺寸、分离背景图、分离图标及特殊边框、分离图片等,网页布局可以使用Table表格布局或者DIV+CSS布局。本阶段同样锻炼了学生的软件操作能力、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同时要有耐心、细心,注重细节,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
这一部分主要是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与制作、Web编程技术等课程内容的融合。这一阶段的能力统称为网页制作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网页设计能力综合要求
第三阶段程序开发,实际就是网站后台开发,对网站中的某些功能编写后台代码进行功能的实现。这一阶段包括数据库的建立、链接,功能代码的实现,注释语句的编写,开发文档的编写等。对于数据库,基于学生电脑的配置及操作方便,本系统使用ACCESS数据库,使用VB.NET进行程序开发。实现的功能包括:根据不同角色实现不同页面的跳转,管理员对教师和学生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教师对学生成绩的新建、修改、查询、删除功能,学生的成绩查询功能等。
这一部分主要是程序开发课程如数据库原理与应用、VB.NET程序设计、数据结构、Web编程技术等课程内容的融合。这一阶段的能力统称为程序开发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程序开发能力综合要求
在线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虽然功能较为简单,但是制作过程涉及了专业课程与能力的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应用与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如图4所示。
图4 学生综合能力
计算机类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开发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使学生在毕业前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一件现实的作品,不但能够融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就业时勇于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责任感及严谨的工作态度等综合素质。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安排在第5学期,学生生产实习之前,有助于整合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为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做准备。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实习,可以在实习中完善综合实践的内容,加入自己的理解与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定位,为就业做准备。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体系,广阔的知识面,较强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进行专业课的讲授及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能力的锻炼,同时教师也应该广泛深入企业做更为细致的调查,根据企业及社会的需求,选择更为合适的任务,以促进学生的能力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