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换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我们过去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关注教师传递知识的艺术,往往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感受。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自己完成老师规定的教学任务服务,更不是教师教学中的道具。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教師在授课的过程不仅要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因此,我们要把教学活动的重点从教师传授知识转到学生有效学习。只有教师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发展、提高。我们的教学怎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呢?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下面就对有效学习的再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学习的现象,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有效学习的再认识
有效学习的范围很广泛,我所指的“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是指在小学阶段,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时间内,能够合理运用教材,选择适切的学习内容,营造健康、和谐、安全、温馨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四个特点:
1.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如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借助不同样式的钟表情境,问学生:
“看到这些钟表,你想到了什么?”“你知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戴手表?”(师出示7时钟面后)“这是李老师早上出门的时间。看看钟面,你知道老师几时出门吗?你怎么看出来的?”这些看似比较随意的问题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第一个问题利于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对钟表的认知情况,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钟表的作用,通过第三个问题,教师可以较好的了解到学生对钟面时刻的认知情况,并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观察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发现钟面上的一些特征,使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提高。
2.问题要有层次,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这三个问题循序渐进,有坡度。随着这个“渐进的问题阶梯”,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动脑思考,动手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时刻,在学生教老师、学生教学生,学生独立动手拨以及说说拨拨等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操作过程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会认也会拨整时刻,进一步感受整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
3.问题应处在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其可望又可及,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完例题中的8时、3时、6时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这些不同时刻,提问:“观察这些整时刻,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难度较大,少数学生可能会发现整时钟面的特点,但又不善于表达。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问“仔细观察钟面的时针与分针,你发现了什么?”,在这样问题带有启发性,学生能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发现整时时时针与分针的位置关系,真正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
4.问题要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总之,恰当的问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愉快学习的乐学气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探求知识。
二、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门艺术,也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它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内容;它可以启迪学生思维,揭示和解决矛盾;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课堂教学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巧妙设计提问?本人在教学中有如下三点体会。铺垫阶段的提问,重在“引”“引”即引导。教师让学生回想已学知识或生活经验的同时,应努力把新的知识从它的“生长点”引出来,使已学知识蕴藏着新的知识更显露更突出。若要把新知从它的“生长点”上引出来,教师就应注意弄清所学新知识脉络,针对新知的形成基础进行提问。如上《认识人民币》一课,有关使用人民币购买东西,是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践。于是我就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实际进行回忆,从而导入新的学习课题。新授阶段的提问,重在“点”“点”就是启发点拨。数学课的新授阶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目标,解决重点、难点阶段。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爱学;要善于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主动性,使学生能学;要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会学,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