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伟
【摘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具备扎实的功底、火热的激情、敏锐的思维,以便更好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一名合格的教科研人员所应该具备的要素。更是一名优秀教师所应该具备的。只有做到“在科研中寻‘理,在实践中践‘行”,才能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攀越高。
【关键词】:专业发展 教学实践 教科研 功底 激情 思维
“‘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乔治.奈勒
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一定的思想指导下出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同教学实践相结合,就会产生为自己所创造的用之有效的新方法。”
这是李元昌教授在一次培训讲座中的一段话,对此我深有感触。从教多年来,我始终认为教从学中来,不学何谈发展,(所谓的“学”就是教育科研的研究。)不教又何来 “问题”,(所谓 “教”就是教学实践。)所以只有教育实践与教育科研相结合,才能结出最甜美的果实。
那么,如何做到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呢?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发展型教师呢?经过多年来的思考与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扎实的功底
所谓 “功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师“功底”,只是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如教育理论、教育学、心理學等)及教学基本功。从这一角度来看,大部分教师都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有的教师教育理论张口就来,头头是道;有的教师教学基本功非常的扎实,什么朗读啊、板书啊都非常出色。但为什么大部分教师只是教师,而不能成为发展型教师,或教育骨干呢?这就要从教师“功底”的广义上来说了,广义上的“功底”不但指教师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教学基本功,还包括其他方面,而这也就成为了区分普通教师与优秀教师的标准。
(一)教师对本学科教学理论与教学范围的掌控
有的教师虽然教育理论掌握的扎实,但在教育实践中却不能很好的运用;有的教师甚至对于本学科所应该涉及的范围都不清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的发展。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本学科的掌控应该是全面的,宏观的。就拿语文学科为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应该了解并掌握初中语文教学的理念及范围,以便在教学中做到知识的延展与前瞻,使自己的学生能够在升入初中后不至于无法适应小学到初中的意识转变;而初中教师也应该考虑高中语文的主导思想以及高中语文的大体情况,以便使自己的学生在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提升与发展。用我校老校长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你作为初一教师,就应该研究中考考什么,高一教师就应该研究高考考什么,初中教师就应该研究高中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校为完全中学)
(二)教师学科穿插整合的能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是本学科的能者,更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人才。这里所说的“全方位”不是说要求教师什么都会,而是对于主学科来讲,其他相关的学科也应该有所涉猎。还是拿语文学科为例,我始终认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单单要语文好,而且政治、地理、历史等科目也要大量涉猎。在我国的教育界始终就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要想教好诗词歌赋,文言名篇,不掌握大量的历史知识又怎能让学生快速代入,感同身受?而语文和政治就更不用说了,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掌握政治,又怎能让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又怎能让语文与时代接轨;又怎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德育教育。
最后再来看看地理,名山大川,风土人情,这些难道单是地理,不是语文?那样一来郦道元的《三峡》又该如何定位?李元昌教授说“各科老师都在帮我教语文。”那么语文教师为什么不能从其他科目中寻找提升语文能力的突破口呢。所以说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能力进行学科穿插及整合能力的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扎实的“功底”对于一名教师是否能够成为一名具有教科研能力,能够不断自我进步的发展型人才的重要性。只有“功底”扎实,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专业人才。
二、火热的激情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尤其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师,工作的热情是必不可缺的。我也相信大部分教师都是有教育的热情的。但是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成为优秀教师或发展型教师呢?这就是“热情”与“激情”的不同。
(一)教师要“热情”的“教”,“ 激情”的“研”
不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很多教师都会这样想:我投入这么多的精力和感情,为什么学生就是学不好甚至不学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他们投入的热情是够了,但这是单方面的,要知道,教育从始至终都是双方面的。教师在教学中投入的自己的热情,甚至劳心劳力——精心备课,认真批改等,但是学生呢?
李元昌教授在给教师讲座时曾讲到他在教学上的一个案例:他在教学生作文时,认真的批改了大半夜,但第二天学生却不领情。只是随便看看便置之不理。为此才引发了李教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课题研究的欲望。我所说的“激情”就在这里,也就是说不单单要充满热情的教,还要在教学中善于改变、善于钻研、善于自我改进和突破。这就是教研的“激情”。
所以我认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既应该有教书育人的“热情”,更要有发现不足和问题时善于思考,勇于改革和创新的“激情”。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二)教师要热情的教,更要激情的教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虽然热情饱满,但在课堂上却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教师讲的“神采飞扬”,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而在作业批改上也是如此,教师批得劳心费神,学生也是疲于应付。这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缺乏“激情”的表现。我认为课堂上也应该充满激情,才能是使学生也充满激情。比如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是如此:一开始的时候我也和很多老师一样,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开始下降了。自然而然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不断下滑。为此,我开始反思,以期能够寻找到原因。经过一段痛苦的探寻之路后我发现,问题不是出自学生,而是在于我自身。这之后我便在教学上进行改进,在备课时注意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并进行引导。例如我在教授《小公务员之死》时,就改变思维,引领学生就他的“死”展开案件调查。让学生从一个侦探的角度去寻找小公务员的死因。学生果然热情高涨,在案情分析中也对课文内容集文章的主旨有了深刻的理解。从这我总结出,要想让学生有激情,教师必须也有激情。并自主研发了“激情”教学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激情教学的重要性。而这不也是一种教研一种自我发展吗?
三、敏锐的思维
在现在教育领域里,很多教师认为教育研究是教科所或者专业人员的事,作为一线教师只要教好课就行了,况且,就算想搞科研,也没有研究的方向啊。其实这是错误的。
我认为只有处在教学第一线,你才能真正的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去解决它。如果脱离了教学一线,那教科研也就成了闭门造车了。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紧密的联系起来,使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呢?这就要靠教师自身敏锐的思维。也就是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一)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事有因必有果”,既然有现象,就必然有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即在实际教学中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现的困惑,以及难以解决的事件,而这些都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双火眼金睛,要从纷杂的现象中寻找到那一丝的线索。并形成实际的问题。就如我上面说到的“李教授改作文”的那个例子。就是因为李教授善于发现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二)要有缜密的思维
我们都知道,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并不等于解决,甚至不等于形成问题。所以这时就需要我们不单单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缜密的思维能力,以便于在发现问题之后能够进行有效的思考,并对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以便形成科研课题。看看现在的一些真正的名师,又有哪一个不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学生朗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和提炼,最终成为了自己的科研课题。
总之,作为一名想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上有所提高的教师,就应该进行教育科研,因为教学实践是“行”,教育科研是“理”。“行”保证了我们拥有大量的实际操作经验,而“理”则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行”。这两者缺一不可。那么如何使他们能够紧密的联系起来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扎实的功底;火热的激情和敏锐的思维。只有做到这三点,你才能够拥有发现的眼睛,总结的能力,实际操作的动力和在教学中践行理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