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福英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目标的落实实施,小学语文的教学也面临着改革更新的趋势,因此,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主要策略是通过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的儿童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改以往一昧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从儿童本身出发,更好地做好对学生的语文启蒙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儿童文学; 应用; 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儿童文学的教学形式,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儿童文学与语文教学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那就是让小学生在基础的思想启蒙的阶段健康地成长,这不仅仅只是语文课改的灵魂,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将儿童文学注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是小学语文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儿童文学
首先是通过儿童文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心智各个方面发展都还不成熟,以往教学多注重对字词等方面的基础性知识的教学。但小学也是学生重要的启蒙阶段,因此也要适当地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熏陶和培养。儿童文学贴近学生的心理,能够反映学生的心灵世界,表达美好的情感诉求和愿望。例如在学习《荷花》这一作品时,课文中是这样写的:“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早上遇到的趣事……小鱼从我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样的拟人手法将整个的景色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小学生眼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童心,使语文教学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童心的同时又可以带给学生一定的审美体验,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够得到熏陶。
其次,是通过设置情景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想象力,拓展想象空间。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同时也符合小学生看待外界事物的心理,教师通过童话故事,讓学生自行地扮演角色,模仿人物的语气,能够让学生自觉地代入文章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例如在学习《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时,老师首先要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巨人的思想情感,通过截取文章片段和学生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教师扮演:当一天早上孩子们有溜进巨人的花园里做游戏时,巨人发现后又是什么反应?学生回答:巨人大发雷霆:“好容易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愤怒的语气)教师接着:当巨人看到还有一个小男孩站在桃树底下时,又是什么反应?学生回答:大声斥责:“喂,你赶快滚出去!”(极其不耐烦的语气)。通过一问一答的分工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入角色,模拟情景,能够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再者是通过儿童文学中的语言给学生以警醒,提高其思想品德修养。寓言通常是通过一定程度的夸张、幽默或者是讽刺去揭示深刻的内涵和道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为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通过采取寓言的教学方式是比较符合和适用的。例如给学生讲解《井底之蛙》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假设自身处于青蛙的角色,从而探究学生的心理想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明白不能坐井观天的道理。
最后是通过神奇的神话故事与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想象力和好奇心接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和充满活力。在讲解《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教室设置为完全漆黑的场景,让学生从漆黑黑暗的场景想象走向光明的感觉,引导学生走进盘古开天辟地的时代,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感受到神话的神奇,满足自己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的同时,又能够得到知识的吸收。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对学生的语文人文素养在小学阶段有重要的启蒙作用。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运用中的作用
首先,儿童文学具有认识性的作用,例如学生在阅读《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持生活的本真性和现实性,即使小学生还不能够完全深刻地理解其背后的意义,但是至少能够对小女孩的人生产生同情的心理,拓宽了学生的认知领域,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意义,儿童文学从学生的心理出发,符合小学生童真童趣的好奇心,又能够让学生从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中得到启发,影响自身的行为,例如学习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学生明白勤奋的重要性,不能够自大和懒散,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会持之以恒。
再者,是儿童文学具有娱乐性的作用。儿童文学能够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扮演角色,或者是用多媒体动画等多种形式都能够丰富语文课堂的形式,注入新的活力,保持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不断创新语文课堂的形式,发掘新的潜力。
儿童文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儿童为教育的主体,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贴合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更加有趣,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枯燥、机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逐步地喜欢上语文课堂,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又能够得到情感和审美体验的启蒙。
参考文献:
[1]张敏.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
[2]徐礼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教学[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