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2018-10-21 09:41张光禹
考试与评价 2018年12期
关键词:孔乙己言语语感

张光禹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蕴含的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顿悟、心理体验。语感直接影響到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这样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我以为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阅读中积淀语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想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素质,除了引导他们自觉感知客观社会言语对象,丰富语感素质的感性因素外,主要是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程度,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自动进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诵读。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和形式的感受性,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朱自清的《背影》是篇叙事散文,描写了20年前的父亲在火车站送别儿子的背影,我指导学生反复朗读父亲爬月台为儿子买橘子的语段,朴实无华的语言,缓慢而深沉的朗读,把全体学生带入了那个感人的场景,在忧伤悲凉的氛围下,大家深深的感受到了一片父子深情。看来,只有多读、熟读、烂读,才能对文章的内涵心领神会,才能触发语感。

二、从字词中培养语感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字词,也有一定的文字和语言功底。但是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就不会正确地运用。古有一字之师,可见字的重要性,而词又是由字构成,句又是由词构成。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具体的文本内容中的字词进行揣摩,加以理解,弄清字词在文本中具体的含义和作用,从字词中揣摩语感,注意语感的积累。一个词,一句话,什么含义,什么作用,应经常加以揣摩,不要轻易放过。这是语感训练最基本的方式。例如《孔乙己》里“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一句,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仔细琢磨,这些词是怎样组织起来表达孔乙己的社会地位。“站着喝酒”表明孔乙己受到与“做工的人”相同的待遇,“穿长衫”表明他还是硬摆读书人的架子,在“站着喝酒”与“穿长衫”之间用了个连词“而”表示转折关系,“唯一的”说明酒店里只有他一个人是这样。这就把整句话领悟了。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对课文中具体段落中的词语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分析过程中领悟语感,从而加深自己的对文章的印象,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

三、从诗词中把握语感

诗词是语言的精华,我们从短小的语句中可以感受作者全部的感情世界,同时也可以感同身受,与作者领略盛唐的繁华,晚唐的衰败。因此,教师需要促使学生从诗词中把握语感,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法,调动学生理解诗词,欣赏诗词的兴趣。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出现的九个名词:“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在词典上的解释能与词作者表现的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的惆怅之情划上等号吗?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素养的积淀,就不能理解小令中九个词的意境。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字词感受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

四、在生活中体验语感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单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只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累的越多,了解越真切”。因为,语文感受力包括“物感”和语感,“物感”是对事物的观察、感受、体会能力,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感受理解能力。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由此,敏锐的语感是和对生活敏锐的感受密切联系在一起。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触到客观事物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光思考还不行,还应注意,将之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总之,初中生语感的培养任务艰巨,需要语文教师高度的重视和长期的不断尝试,寻找适合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觉地探究与感受字词的妙,阅读的乐,诗词的美,从而能正确善用语言表情达意。

猜你喜欢
孔乙己言语语感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反”教语文 破解文本言语形式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语言与言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