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银珍
【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初中整体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具有较大的作用,教师要从内心真正认识到数学学科对学生成长、成才及其未来全面发展的特殊意义,在教学中提高责任意识,不断根据数学课堂的实际情况,对教法和学法进行改进和调整,让数学课堂变得高效、高质。本文将就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优化教法
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许多潜在的教学问题和教学薄弱环节都渐渐显露出来,如教学的针对性不够强、课堂师生的互动频率低、教学评价主观因素较强等等,这为教师优化教法和学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思路借鉴。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些实际存在的教学问题,制定有效的改进策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采用分层化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在数学课堂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分层次的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效能。因此,数学教师要积极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采用分层化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提升教学的质量。
分层次化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主要了解其数学学习能力、数学知识积累情况及学习习惯,从而将学生分为基础、中等、提高三个层次,并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卡,内容包括学生每次测验的成绩、课堂的表现等,同时教师要对档案卡进行动态的更新。其次,教师要为学生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对于基础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掌握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等概念性的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而对于中高层次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学会求二元方程组的特殊解,了解二元方程组在实际生活中的有效应用等这些拓展提高性质的内容,这样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设置,有助于学生在课堂都能学到和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数学知识技能。最后,教师要在题目的布置上充分考虑学生理解能力、数学学习水平,让学生有选择的去做题,提高做题的效率。
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强化师生的有效互动
课堂的互动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气氛,有效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自然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数学课堂强化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飞跃。
强化师生互动,首先教师要增强师生课堂互动的意识,从心底里想要沟通、想要互动,这样才能为课堂的高效互动奠定基础。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课堂互动条件,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将课堂互动落到实处,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可设置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创设互动条件,引导学生在思考和解决一个个数学问题时,和教师充分地沟通、互动。就该节内容,可以设置如下互动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具体概念是如何定义的?全等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去解决遇到简单问题等,让学生仔细思考问题,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大胆向老师提问,促进课堂高效的互动。最后,教师要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来,提升互动的效果。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进行多元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数学教学的结尾性工作,对于数学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课堂评价准确、客观、到位,则教师能全面掌握数学课堂的教学情况,学生可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清晰的认知。鉴于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克服评价中的缺陷。
例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评价。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的评价,学生甲称自己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与去分母有了全面的了解,可以较为快速地做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题目,但当将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就有一些捉摸不透了。其次,让学生和学生进行彼此评价,学生乙评价甲称其单纯的计算问题比较快,但正如其所说的一样,一旦遇到实际的应用问题在理解上就会感觉很吃力,另外,该生经常在课堂说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内容。最后,教师结合甲乙二人的叙述,对甲学生进行总结性的评价,教师要对其基本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方法给予表扬,鼓励其继续巩固学习成果,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具体的解决思路,并提醒该生在课堂要集中精力学习,不要谈论和学习无关的内容。通过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让评价的过程更加的活跃,让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与公正。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高對初中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积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教法和学法的调整,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进行卓有成效的课堂互动,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有效巩固课堂教学效果,使数学课堂变得和谐高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建良好的环境条件,并以此促进初中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温小恋.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8):83.
[2]徐文峰.浅谈初中数学问题化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8(0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