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建蓉
【摘 要】旨在通过调查分析小学生课外学习现状,尝试探究培养学生课外预习习惯的方法,增进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小学 课外学习 预习习惯 培养方法
小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不断下降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经过认真调研,精心准备,笔者设计了一套《小学生课外自主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我校的小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认真分析、比较,特做如下报告。
一、小学生课外学习能力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还是低层次的,很多学生只是通过多读、多背、多写、多练、记笔记、做作业上等进行课外学习。调查中有75%的学生虽然喜欢语文,但自学能力普遍偏低;有90%的学生想要对语文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进行了解;有15%的学生能够制定语文课外学习计划;10%的学生能够科外预习课文;40%的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遇到困难会主动找老师和同学进行解决;50%的学生能够主动地完成老师所布置的课外作业。由此可见,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还非常的低下。据我校学生课外学习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主要是学生没有良好的课外学习方法,课外预习习惯的缺失。而且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遇到问题,不会变通,不会权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思维惰性非常突出。课外学习,如果老师不蹲班,学生就失去了方向,没有目标,无所事事,学不得法,学得苦,常常费时长,收效微。引导学生确立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已迫在眉睫。
二、原因分析
1.应试教育的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与学关系的不断改善,学生负担得到了一定的減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但应试教育造成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除,学生的学习方法还是低层次的,停留在多读、多背、多写、多练、记笔记、做作业上。
2.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儿童最初的“学习”都是看各种各样的“小人儿书”(图画书)。但上了小学,随着课本“图画”的减少,文字的增多,他们对语文的兴趣渐渐减退;随着语文学习这一脑力劳动任务的逐渐加重,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又有所减退;老师对语文课文的支解,并且是千篇一律的“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分析写作特色”,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又有所减退。学生对语文教材本身就不感兴趣,又加上老师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讲解,再加上学生年龄小,课堂学习自控能力差,控制不住自己的言行,好说好动,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3.小学生知识阅历浅陋,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
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知识阅历相当浅陋,很多学生在上学之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书本,上学以后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氛围,他们对学习缺少必要的热情,更不必讲自学能力的培养。有时因为对书本知识理解不够,对书本自主学习的安排也就很难落到实处。这些与实施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思想极不适应。改变这一现状,培养小学生课外预习的习惯,让学生快乐生活、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就显得尤重要。
三、培养课外预习习惯的方法
1.激发学习兴趣,乐于预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驱动性,可以使学习效率从低效变高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从以下三方面:首先,教师可以一周开展一次“预习小能手”的评选活动,使学生拥有健康的竞争意识;还可以让学生轮流把预习成果向全班展示,与同学汇报交流。这些活动都激发了学生预习的兴趣。其次,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当教师发现学生预习的态度认真时,要不吝表扬,用语言激励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在充满关怀的鼓励下,增强自信心。最后,适当的奖励,对于预习完成良好或者有进步的学生,教师都可以给一些“小星星”之类的奖励,当星星累积都一定量,可以发一些小奖品,适当的奖励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调动智慧与激情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
2.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行为获得认可时,心理会产生满足感,形成喜悦的心情,并且向更深层次发展。
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一些同学因为提前对文章思考了,教师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加上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都会在课堂上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达到更高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要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我探索,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使每一位同学拥有不气馁,探索知识的想法,鼓舞学生主动预习。
3.科学的预习方法指导
由于小学生没有足够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方法指导就尤为重要,关系到预习结果的成败。教师设计好预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做到有针对性的预习。教师一定要结合相关学习内容,认真研读,提出有价值的预习目标,最重要的是教师布置的内容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这一流程进行学习。
“方法比知识重要”,学生预习应该从“看” “画” “查”,“记”这四个方面进行:“看”,通读全文,掌握文章整体内容;“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标注;“查”,查找工具书,将查得的结果反复记忆;“记”,是指用笔记,一方面是记下课文中的新知识点,另一方面记下预习中的难点。在预习中解决了一些问题,在课堂上着重研究解决不了的问题,采用科学的预习方法,将预习的作用发挥到最大。
四、结语
好习惯的形成会为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但培养学生的课外预习能力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循序渐进,当学生有了预习的兴趣,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并且长期坚持不懈地进行预习实践,使养成教育变成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兰信天.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的习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