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
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量与计量的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方程的概念,以及统计初步知识的有关概念等。这些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它们是互相联系着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感觉到数学概念是教学中的一根难啃的骨头,确是如此,原因在于概念是比较抽象的,而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还没有形成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所以我们在教学这一版块时会感到很吃力。要想使数学概念教学有所成效,我觉得可以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一、从孩子身边的事物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年龄小、知识少,思维能力还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上,所以接受讲授的知识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也不尽人意。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不能把现成的概念移植到学生头脑中,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感知和理解。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细致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引入,适当合理地选用直观教具,这样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并逐渐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寻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动手自制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通過动手、观察、触摸等方法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长、宽、面,使他们直观形象地认识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样既为后面要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表面积和体积概念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又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运用“变式法”掌握概念
俗话说“教无定法”。概念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感知具体事物、观察图表、演示教具、操作学具、游戏活动、利用旧概念等。其中“变式法”就是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并改变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恒在的一种方法教学,变式教学在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在学生初步理解概念后,我常采用变换概念叙述形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及各种不同的说法中,加深对概念的辨析、理解。如在学习了数的整除、倍数,约数等概念后,接着学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进行“能被2、3、5同时整除的数”的练习时,将其变式为(1)能被2、3、5同时整除的数;(2)既含有约数2、3、又有约数5的数;(3)既是2的倍数,又是3和5的倍数的数;(4)既是!的倍数,又含有约数2,还能被5整除的数。说法不同,而本质相同、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对所学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掌握更牢固,而且还为后面学生学习利用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题打好基础。
三、巧妙运用以旧引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时候,就是在已会的知识基础上经教师启发诱导学习新知识之时。数学概念教学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与联系,还要创造知识迁移的条件,让学生充分领悟新概念的来龙去脉。如教求长方体的侧面积时,按一般的方法(前后面加左右面)即可,但是当已知条件给出的是底面周长时,用上面的方法计算就比较困难,大部分学生的思路会发生阻塞。针对这种情况,把一个没有上、下底的长方体纸盒,沿着一条棱用剪刀当众剪开,这时立体的长方体变成了平面图形长方形,从这一剪一变中使学生感知到原来长方体的底面周长和高分别就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从而由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长方体侧面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侧面积,纸盒展开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底面周长-高,!(长.宽)-高这样,既突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又对所学新知识加深了理解
四、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圆周率这个概念比较抽象。一般教师都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很快就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如何,每个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教师指出:“这个倍数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非本质东西(如圆的大小,纸板的颜色,测量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不论圆的大小,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
五、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
在小学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含义接近,但本质属性有区别。例如:数位与位数、体积与容积,减少与减少到等等相对应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与内在联系。对这类概念,学生常常容易混淆,必须把它们加以比较,避免互相干扰。比较,主要是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就要对进行比较的两个概念加以分析,看各有哪些本质特点。然后把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找出来,使学生既看到进行比较对象的内在联系,又看到它们的区别。这样,学的概念就会更加明确。对近似的概念经常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区分,既能培养学生对易混概念自觉地进行比较的习惯,也能提高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六、总结归纳概念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必要的,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地位是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沿着观察、思维、理解、表达的过程,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极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可以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
总之,只要我们在对孩子们的教学中,能够做到有充分的耐心,坚持从孩子熟知的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学,并且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掌握,那么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