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泉
摘 要:本文对罗田县乡村留守学困生现状做出了分析,针对残障学困生等特殊留守儿童群体,学习能力滞后、学习平台存在局限性等现象,提出了以乡镇为单位统筹规划启智班课堂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学困生 分散附读 集中启智 课堂建设 教育
所谓“学困生”,一般指那些在知识、本领、品格、方法、体质等方面偏离常规,在常规教育下智力无法得到有效开发,从而无法达成既定教学目标的特殊学生群休。而“学困生”作为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每个学校不得不面临而又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学困生附读模式现状成因与分析
(1)乡村学困生附读现象成因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中显示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多达2200万。 而留守儿童这个中国特有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尤为突出。他们的成长教育长期以来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留守儿童的教育中,特别是乡村留守儿童中的肢残学生、语言障碍学生及智力障碍学生的问题最为棘手。这个特殊的群体,往往是家庭无暇照顾,且家庭经济困难。于是,这个生理上存在缺陷的特殊群体,其唯一能够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进到全日制义务学校随班附读。学困生沦为教育的附属品,对此现象,笔者从“巴学园”视角下对乡村留守儿童学困生群体的教育现状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设方案。
(2)学困生教育现状分析
1.师资力量匮乏,束缚了启智教育的发展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水平薄弱是当前乡村教学中较为突出的现象。而对于特殊启智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研究更是有待提高。在面对学习能力上存在缺陷的特殊学困生群体时,教师们往往存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尤其在面对教育教学质量抽测排名的压力时,迁怒随班附读学困生的现象时有发生。乡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其日常工作量往往较为繁重,仅面对备讲批复考的日常工作便已应接不暇,很难再在因材施教上面做足文章,因此,学困生的启智教育难以发展。
2.个体差异忌讳与信心不足限制了启智教育的推行
每个学生的心智存在着差异性,因而他们在认知能力上自然而然地存在着差距。而常规的义务阶段教育,教师往往顾及不了学困生的康复启智环节,追求应试排名就成了工作重心,使得原本学习能力不足的学困生丧失了信心,甚至存在自暴自弃的倾向。与此同时,一些家长也不意接受孩子存在学习障碍的事实,害怕孩子因此被人看不起。所以,往往宁可随班附读,也不愿意接受“巴学园”式的启智教育。由于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导致孩子处于混日子的状况,学习能力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每况愈下,并最终导致家长对孩子也失去了期望,看不到教育的力量,不能正确面对现实,是学困生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教育时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乡村学困生启智教育对策分析
(1)启智教育课堂的建立与开展
笔者认为留守学困生群体除了要关注身体康复训练以外,还应该制定相应的康复教学计划。各级残联和教育管理机关摸排走访,以乡镇为单位开设启智教育课堂从而实现康复的目标,以摸排走访实际情况为依据均衡发展启智教育。从乡镇推行启智教育,可以尝试依托乡镇里面的某一所学校,设立一个或几个启智班,为那些游离在特教与义教之间的学困生搭建一个合适的学习平台,这样就能避免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的留守学困生陷入随班附读的尴尬之中。只有这样,教育的阳光才能照亮留守学困生的成长之路,让留守学困生拥有屬于自己的“巴学园”,才能防止对孩子的关爱只停留在“附读了之”的放任状态,确保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统筹安排,分类管理
以湖北省罗田县九资河镇为例,全镇共有5所完小、一所中学和一所幼儿园,每所小学都办启智班并不现实,若是将全镇的重度学困生集中到某一所交通方便的学校,按照不同条件设立几个启智班,这样可以解决启智教育办学硬件投资经的济压力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可以考虑返聘身体健康的退休教师参与。退休教师多年积淀的教学经验,使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启智教育所面临的种种突发状况。同时,他们还具备综合社会实践的能力与经验,不仅在基础学科知识教育上有助于学困生的成长,同时还能够在提高启智课堂的趣味性上有所突破,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启智课堂成为提升学困生能力的主阵地。
(3)明确目标,因材施教
教育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而义务教育评价的指标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数据,即毛入学率。这促成了重度学困生随班附读的局面。但要让重度学困生这个特殊的群体与所有学生齐步走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关爱残障学生不能仅限于提高入学率,而应该有更高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针对学困生群体,应对他们现有的学习能力进行评测,量身定制学习目标与计划。而不是以义务教学阶段目标为目标。要允许他们慢半拍,降低难度、分阶段、有计划地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同时,结合不同学生的认知特点、难点,心理特征,有效分班、分组,制订康复启智计划,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个体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总结
为留守学困生谋求更好的出路,使他(她)们能够享有更科学的教育过程,不能再让各种各样的困难,制约了这部分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随班附读的粗放模式是留守学困生的伤,是学困生所在家庭的痛,于整体提高国民素质也是不利的。随班附读模式折射的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举国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精准扶贫活动,作为教育行业,更是扶贫战线上的排头兵,大家也都清楚地认识到“扶贫先扶智”,那么做好农村留守学困生的帮扶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开办启智班,就是“扶智”的体现,就是贯彻执行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为农村留守学困生提供更多的、更专业的启智课堂,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国家应尽快为农村留守学困生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尽最大力量为学困生拓宽发展空间,让我们的祖国在文化自信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且不落一人。
参考文献
[1]李家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学校“学困生”的困境与突破[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