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初探

2018-10-21 05:54杨帆
当代家庭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语文课程课文

杨帆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本文受杜甫诗和苏轼文的启发,通过对当下朗读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的梳理,在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内容的选取、朗读形式的运用三方面提出随物赋形、润物无声的指导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朗读教学有所启发。

小学语文 课程标准 朗读教学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27-0130-01

朗读,指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关于朗读教学的实施建议中,提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位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显而易见。既能强化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记忆,又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又对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培养具有深远的影响。当下的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如下问题:教师急于求成,学生往往只会背不会读;教师把文本切割得支离破碎,学生缺乏完整的语感体验;分析讲解的时间过多,朗读的时间难以保证,等等。学生的朗读质量不高,不重视内心体验;只重视表层技巧,不重视语言内涵。

1.朗读兴趣的激发要春风化雨

杜甫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叶圣陶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一定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朗读的课堂情境。如,在学习《秋天》一文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翠绿的叶子渐渐变成金黄色,树叶像金蝴蝶一样飘下来,风呼呼地吹着,站在树下的小朋友把夏装换成了秋装。所有的动作都展示出秋天到了的气息,把学生迅速带入到秋天的情境中,对指导朗读“秋天到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句话做了充分的铺垫。

2.朗读内容的选取要有的放矢

在部编版语文新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后面的练习都有“朗读课文”这一要求。在朗读指导时,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面面俱到,必须有所侧重。朗读指导的内容应该怎样选取呢?如何确定这句话需要进行指导呢?

(1)表现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状态的句子

比如《我多想去看看》中:“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表现主人公强烈的感情和愿望。要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

(2)含义丰富或寓意深刻的句子

比如《大还是小》中:“有时候,我希望自己不要长大。更多的时候,我希望自己快点长大。”作者是想长大还是不想长大呢?文中在这里是设置悬念的。需要通过朗读指导,协助学生理解这句话背后自相矛盾的状态。

(3)极具代表性,一旦学会朗读可以直接迁移的句子

比如《对韵歌》和《古对今》,“云对雨,雪对风”的单字对可迁移到“古对今,圆对方”;“山青对水秀,柳绿对桃红”的双字对可迁移到“严寒对酷暑,春暖对秋凉”。

3.朗读形式的运用要随物赋形

(1)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当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学生朗读不到位时,适合用范读指导。范读仅仅是抛砖引玉,给学生起提示作用。学生如果听了老师的范读,一味机械地模仿,拿腔拿调,就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反对的“矫情做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学生对于课文句子的理解感悟各不相同,切勿硬性规定,整齐划一。

(2)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当需要借助朗读帮助学生理清文中的内容结构层次时,适合用引读。恰如其分的引读,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对于低龄的孩子,可以起到让暂时走神的学生快速回归课堂的作用。引读不宜太多,若太多容易让学生形成亦步亦趋,束手束脚的课堂习惯,限制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

(3)分角色合作读

当遇到对话较多,富有情趣的课文时,宜采用分角色朗读。因为能充分释放学生的表现欲,展现学生的个性和风采,是学生最乐意的朗读方式。角色较多的课文,比如《四季》中有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荷叶圆圆》中有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富有情趣的课文,比如《雨点儿》中的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小蜗牛》中的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对话多的课文,比如《小公鸡和小鸭子》《动物王国开大会》《小壁虎借尾巴》等等。

(4)全班齐读

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升华课文主题时,宜采用齐读的方式。对待齐读,务必谨慎。传统的语文课堂较多采用齐读的方式,摇头晃脑,咿咿呀呀,虽然气氛热烈,声势浩大,但种种不良的朗读习惯,比如唱读,容易在齐读的时候滋生。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朗读速度快慢不一,强制划入统一轨道,势必会产生很多问题。个别学生在齐读中习惯于“滥竽充数”,这是特别值得警惕的。

4.結束语

苏轼评价谢民的诗文说:大略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朗读兴趣的激发要春风化雨,在不知不觉中铺垫;朗读内容的选取要有的放矢,最有代表性的句子进行朗读指导;朗读形式的运用要随物赋形,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朗读方式。通过以上方式,让我们的朗读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利于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一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语文课程课文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端午节的来历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背课文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