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的积累

2018-10-21 14:48罗拥华
当代人(下半月) 2018年3期
关键词:摘记习作语言

罗拥华

荀子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小学语文强调厚积而薄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后才能著万言书。

语文课程“总目标”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二、三学段阶段目标中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 。

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呢?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兴趣是导师,方法是积累,运用是巩固。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丰富语言的积累,拓展积累的内涵。

一、激发兴趣,体会积累的快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参与语言积累的直接动力。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中要创设情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语言,学习语言,内化语言,积淀语言。

(一)游戏带动积累兴趣

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教学内容恰当的设计到游戏中,还要善于组织学生玩,鼓励学生玩,和学生们一起玩,引导学生玩得有意义。学生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景牵引积累兴趣

语言的积累离不开语境,只有在不同的语境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他们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准确、得体地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创设真实的语境,通过图片、实物等辅助手段,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用真实的情景来迁移默化的激发学生积累兴趣。

(三)媒体刺激积累兴趣

多媒体教学早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它具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氛围,学生眼、耳、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这样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选择学习内容,独立解决多种问题。

在积累的过程中,对于那些乐于、善于积累语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给他们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展示交流中互相学习,感受积累带来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提升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掌握方法,开拓积累的视野

语言的积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更不能局限于课本。在教学中,教师可教给学生适当的积累方法,让他们留心身边的人、事、物,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书籍,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录自己学习、思考的心路历程,拓宽积累的视野。

常见的积累的方法有吟诵法、摘记法、剪贴法、录制法。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一一掌握并使用,但只要行之有效,就是最好的方法,就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乐此不疲。

(一)吟诵法 小学阶段是人生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而这阶段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教师在引导学生吟诵文本前,可采用聆听配乐朗诵、图片文字结合观察想象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凿句的所在,悟得表达的真谛,体味文章难以言传的韵味,不断充实语言的库存,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如:为让学生感受古诗《牧童》的音韵美,体会童年的纯真美好。教师可由交谈童年趣事引入课题,再引导学生通过一边聆听配乐诵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语言美,理解诗文,从而理解、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二)摘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可引导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在阅读中遇到的好词佳句美段摘记在本上。这个摘抄可以是提纲式的,可以是摘抄式的,也可以是读书笔记式的……摘记后每隔一段时间要把摘记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日后借鉴运用。

(三)剪贴法 它是指把自己需要的内容或图画剪下来,然后贴在积累本上,旁边可以配上主题词,注明出处。学生在读读、剪剪、贴贴、写写中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如:在报纸上看到有关梅花的图片时,学生可剪贴图片在积累本上,再配以与梅花相关的古诗、文段来表现梅花的特点。如配上《梅花魂》中“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的愈精神,愈秀气……”来表现梅花的不畏严寒的气节。这样,既有了视觉享受,又有了语言感悟,一举两得。

(四)录制法 语言积累还可以课内外结合,把阅读材料进行有效的整合。有条件的学生可利用多媒体掌上电脑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随机拍摄录制下来,再配上自己的见解。这样既积累了知识,又拓宽了视野,还培养了观察力,为习作积累了写作素材。

三、拓展运用,丰富积累的内涵

积累语言主要目的是运用,在实践中厚积薄发。运用可以让学生把语言进一步内化,完成语言在大脑中的构建,巩固积累。那么,如何运用积累呢?

(一)模拟表演中感悟语言 文本中有很多经典的对白,教师可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小品、话剧等来演演,让学生在对白中感悟语言的精妙魅力,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如学习了《景阳冈》后,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文本中武松打虎这一精彩片段编排成课本剧来演演。学生在表演与观看中感受作者动作描写的细致美,体味人物的英雄美。

(二)口语交际中激活语言 人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准确的表达思想、情感;机智巧妙的语言,有时能帮助人摆脱困境……因此,教师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实践运用语言,消化沉淀的语言,激活积累的语言。

(三)习作练习中运用语言 要想学生不假思索得心应手的运用语言,教师首先得构建一个适合学生练习、展示语言的平台。而习作练习就是学生大展身手、练习运用语言的好平台。教师要利用这个平台,引导学生把积累的语言进行有机的整合,恰当、准确的运用到习作中。习作写好后,可先让学生自评自改,再分层有序的进行同桌、小组、全班交流,相互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學生在不断的运用、交流中激活了自身的语言沉淀,又吸收了他人新鲜词汇,丰富了语言内存。

总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似的语言积累需要长期努力,事事留心,心记笔录,持之以恒。

猜你喜欢
摘记习作语言
浅析高中阅读教学的开展
让学生在阅读的天地里自由翱翔
让学生真正采到“语言的花蜜”
我有我语言
阅读摘记,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习作展示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