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通过对珠宝行业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了充分的理论研究,确定了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在珠宝鉴定与珠宝工艺领域,掌握系统的宝石学、珠宝玉石鉴定、宝石加工和首饰制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珠宝玉石检验、宝石加工和首饰制作的基本能力,能在珠宝检验、珠宝工艺岗位及珠宝营销管理岗位从事珠宝鉴定、宝石切磨、首饰制作、珠宝销售、珠宝企业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立为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设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充分调研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的基础上,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与改革,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重新打造了新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宝玉石;课程体系改革;核心课程
近几年内,珠宝行业蓬勃发展,珠宝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一线加工、营销人员,更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珠宝鉴定师、营销策划培训师、首饰设计镶嵌师和企业管理人才。珠宝企业强烈要求学校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对接,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为了满足珠宝行业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与实践符合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也对中原经济区珠宝行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1、课程体系改革调整
原有教学计划是在专业开办初期,结合中专珠宝专业和中国地质大学珠宝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由中专部分课程+小本科压缩型的课程模式制定的,课程体系仍沿袭传统的“三段式(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与市场需要也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笔者大胆改革,强化职业岗位能力,突出岗位特色,制定出以珠宝鉴定能力为基础,重点进行珠宝营销和加工工艺的能力培养,强化三门核心课程知识的课程体系。
以“一个基础、两个方向、三个核心”的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为指导,笔者在专业新的课程安排中,课程设置集中在企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培养上,增加与能力培养最为直接的课程调整部分课程内容,删除失去意义的内容,强化分开方向后对新能力形成有直接意义的课程。
笔者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第一,按照知识结构将原有的部分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学期提前。在原有的培养方案中,过于注重专业基础与理论课程,第一、二学期往往安排了大量的专业基础课程与人文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在第三、四、五学期。由于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心理,一年级学生不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主攻方向和就业路径,对自身定位相当茫然,学习基础课时容易厌烦,缺乏动力,对本专业的兴趣也容易低落。基于这种实际情况,我们将原有的部分职业技能课程开设学期提前。使学生对三年内所要形成的能力与知识体系有所认知,在心中形成架构,明确课程的学习目的,为更好地学习掌握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第二,原有的《普通地质学》、《结晶学及矿物学》、《岩石学》等课程都是沿用地质类教学体系中的课程,学生学起来枯燥、难懂,掌握起来也有一定地难度,因此,笔者选择《宝石资源通论》这门课程,因为此门课程涵盖了地质学、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珠宝基础知识,不仅学生掌握起来相对容易,而且能够满足后续课程的专业基础知识需要。
第三,加强职业基础课程,为让学生更加系统掌握珠宝专业基础知识,将2014级《宝石学》课程,在2015级课程设置中拆分为《宝石学》、《玉石学》、《有机宝石学》三门课程,使专业基础课程更细化、更具体,使珠宝教学课程体系更全面、更系统。
2、核心课程的设置
在课程的设置中,笔者紧紧围绕培养目标,以培养适应于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原则,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设置为《宝玉石检验》、《珠宝市场营销学》、《宝石琢型》三门课程。
3、与职业证书相关课程的设置
(1)面对市场营销岗位群
主要岗位:珠宝讲解员、珠宝首饰营业员、货管员;店长营销经理。
相应的职业资格证:珠宝首饰营业员(中级)证书、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资格证。
开设的相关课程:
珠宝首饰营业员(中级)证书:《消费心理学》、《珠宝市场营销学》、《销售技巧》等课程。为确保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本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消费心理学》、《珠宝市场营销学》课程;为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本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销售技巧》课程。
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资格证:《宝石鉴定法》、《宝石学》、《玉石学》、《有机宝石学》、《人工宝石学》、《宝玉石检验》等课程。按照学生职业能力的接受程度,重点培养以珠宝鉴定能力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在第一学期安排《宝石鉴定法》课程,第二学期安排《宝石学》,第三学期安排《玉石学》、《有机宝石学》,第四学期安排《人工宝石学》,第五学期安排《宝玉石检验》课程,将与鉴定能力相关的职业技能课程贯穿课程体系始终。
(2)面对鉴定岗位群
主要岗位:宝玉石检验员、钻石检验员、贵金属首饰检验员;珠宝鉴定师、珠宝评估师等。
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资格证。
相关课程支持:《宝石鉴定法》《宝石学》、《玉石学》、《有机宝石学》、《人工宝石学》、等课程。
(3)面对加工工艺岗位群
主要岗位:宝石琢磨工、首饰制作工;生产主管、产品质量技术总监等。
相应的职业资格证:珠宝首饰检验员(中级)证书、中国轻工珠宝鉴定师资格证。
相关课程支持:《珠宝首饰鉴评》、《宝玉石检验》等课程。为更好地胜任加工工艺岗位,我专业在第五学期开设《珠宝首饰鉴评》、《宝玉石检验》课程,为学生考取珠宝检验证书服务。
4、“三学期二强化一对接”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在校时间为三学年,为了有效地实现“立交桥”培养模式,我们将每学年分三个学期,二個暑假为第3、6学期,学制三年共8个学期。“二强化”分别在二个短学期进行,在第3学期中,学生将在校内校内仿真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其中包括矿物岩石实训、宝石综合实训、宝石综合加工实训、宝石镶嵌实训、模拟宝石营销实训和计算机辅助首饰设计实训。在第6学期中,学生将前往校外实训基地、珠宝市场实训。为满足各项校外实训教学任务的顺利开展,学院已与珠宝首饰企业建立长期、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如2012年建立的赣州市七里香珠宝礼品有限公司实训基地、福建东星珠宝公司实训基地等。“一对接”以就业为导向,以内源型生产项目和顶岗实习为主线,实现教学生产无缝对接,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
5、培养出“四位一体”综合人才
根据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要求,按照提升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思路,分析岗位能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职业素养锻造为根本,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四位一体”动态可调的课程体系。
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英语口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这些都是职业岗位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珠宝行业从业基础能力主要包括结晶学与宝石学等基础的认知能力、宝玉石鉴赏的初步把握能力,这两方面能力主要在高职学校完成。
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是从事珠宝鉴定、加工及营销的必备能力。一名合格的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必须能够准确、熟练地鉴别单晶宝石、多晶宝石、有机宝石、常见的合成宝石、优化处理宝石等;要能够准确、熟练地从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重量四个方面对钻石进行分级;除此之外,还必须熟练使用宝石显微镜、折射仪、分光镜、偏光镜等常规宝石鉴定仪器,了解红外光谱仪等大型仪器在珠宝鉴定中的使用方法。熟悉掌握标准圆钻型等基本款式的加工操作方式,掌握切削、打磨、抛光等宝石琢磨程序。熟悉国内外主流首饰款式,积累适量的首饰款式设计创意,能够运用相类软件尝试设计珠宝款式等。这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必须在高职学校、生产企业、珠宝市场“立交桥”中交替、反复运行完成。
6、方案的不足之处
受到笔者研究水平、研究时间跨度小等条件的限制,会对研究方案的准确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另本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稳定性还需要在实际教学应用过程中做进一步的检验与考察。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16号)[Z].2006-11-16.
[2]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课题组.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挑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 彭惠芳,戴远威.试论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及改革方向[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6).
[5] 蒋亮智.我国珠宝行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资源与产业,2013(8):87-91
[6] 林杰.深圳珠宝行业发展SWOT分析[J].大众商务,2009(11):60
[7] 石振荣.高职珠宝鉴定与营销专业现状及教改建设[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67
[8] 卢远.高职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3-15
[9] 刘颖,马春荣,王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构建高职实践教学模式――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数控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56-57
(作者单位: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