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自信

2018-10-21 03:44吴秀强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8年3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学

吴秀强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中渗透传统文化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与义务。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由较为浅显的中华文化组成,积极在教学中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本文通过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的文化精髓,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实现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其次,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让学生积累更多前辈的经验并应用于实践生活之中,让学生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质以及知识文化修养。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式

1. 重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教师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式能为学生直观的展现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为具象化的感受文化中所包含的颜色、形态、声音、情感等,使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中国传统文化,并在观察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其中所包含的知识文化。如在讲解《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赵州桥的全貌,让学生观察赵州桥照片的同时阅读语文教材内容,使学生能更为直观的感受到中国建筑文化的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

2. 重视汉字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汉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记录的载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表意文字,具有非常独特的氤氲格调以及字形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应当重视汉字文化的讲解,为学生介绍汉字的演变,也要为学生介绍什么叫做“六书”。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可以深入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让学生以汉字为基础领略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以及传说故事等内容,为学生介绍汉字的结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完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如“社稷”两字,“社”是由“ネ”和“土”两部分组成,“ネ” 是代指“神”的意思,代表了古代人们自生产力不够发达的情况下衍生出来的对于神祗形象的崇拜;“土”是指土地,也可以土地神,所以“社”的本意是指天上地下的神仙,也代指天上地下的范围。“稷”在古代是指“农作物”,也就是“稻、黍、稷、麦、菽”这五谷。“社稷”两字拼在一起,指的是天上地下的神仙以及所有被包含在其中的空间万物,以及提供给人们力量的食物,之后便由于此意引申出“国家”的含义。

3. 重视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完成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过程时,应选择丰富的教学活动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诵读活动,便是学习传统文化时常用的教学活动。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以证明诵读从古至今都是学习古诗文的很好的手段。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的掌握汉字字音独特的韵味,感受古诗文在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平仄,感受中国汉字“阴阳上去”的读音,让学生将古诗文的精髓深刻在记忆之中。通过对于古诗文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中國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对于文字、文化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标准。

4. 重视阅读教学的开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层次的阅读教学。如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知识比较少,对于较多的古诗文内容不能完全理解,在阅读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古诗文,如“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或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比较简单的古诗文通常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景象、事物或是任务作为描写的对象,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具体的描写对象来为学生深入浅出的讲解与古诗文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语文古诗文的阅读。如《咏柳》中,其中的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柳树以及柳树的叶子,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句中对于事物的描写方式。

对于三、四年纪的小学生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包含情感的诗作,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更为个性化的诗人不同的语言与情感。如李白的《赠汪伦》,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友人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李白诗文中的豪迈以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知己之情。

对于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完成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历史背景与以及诗人的生活背景,让学生结合相关背景完成古诗文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文的内涵,更好地掌握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杜甫的《望岳》以及《春夜喜雨》两首诗,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作诗时感情上的变化,才能更好地感受杜甫在年轻时的豪迈状况以及中年时的沉郁悲愤,进而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诗人的诗作风格出现变化的原因。

结语

将小学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传承中华文化,有利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养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43-44.

[2]王一峰.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新视角[J].课程教育研究,2016(27).

[3]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7):54-56.

[4]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14+2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小学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