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素娟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渐重视。小学数学作为学生数学启蒙阶段,对孩子数学思维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引导过程,帮助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怎样设计数学课堂讨论提供一点建议,希望能有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讨论 设计技巧 实施策略
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新课标的教学标准一直在不断革新变化。根据最新的要求来看,小學数学的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倡导在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角色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讨论交流的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笔者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个人觉得应该以课堂讨论的时间分配,内容范围以及形式方面为切入点。
一、合理分配课堂讨论的时间
俗话说一件事情是否能够成功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教师能否合理掌握好时间的分配,是数学课堂讨论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1.在学习新知识的重难点处
小学数学的课本内容学习大多都来自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大部分的学习内容都基于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存。数学课堂上,一个新的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其实学生通过看书中的概念,听教师的讲解,观察题型的规律以及一些实际的动手操作,再加上几分的猜测,对该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无法完全掌握其中的内涵。如果这时候,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知识的盲点设置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便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学习效率得到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分数的学习中,给学生一个算式1/5+1/10=?很多同学都会毫不犹豫的认为结果是1/15,或者换算一下等于0.2+0.1=0.3;1/5+1/10=3/10等等多种不同的结果。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一下为什么1/5+1/10=1/15是错的呢?为什么要通分进行同分母分数的想加?然后,同学们对经过一番讨论出来的结果的理解记忆远远比教师直接给出的理论要强得多。
2.在开放性学习思考的时候
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型来说,其答案不是唯一的,往往会由于个体思维的差异思考问题角度的出发点不一样,解题方式的多样性而造成结果的不同。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思维活跃且有差异这一点,组织学生对同一个问题进行自由讨论。首先将题目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先单独进行思考,接着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引导同学们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想法详细的讲解出来并且在他们陈述的过程中认真聆听。这样一来,每一个人都可以得到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互相沟通交流中互相进步。例如:在学习立方体的体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借助橡皮泥向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求出橡皮泥的体积呢?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想出了很多方法,可以将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的形状;可以捏成正方体的形状;或者将橡皮泥放在装满水的被子里,水杯中溢出来水的体积就是该物体的体积,等等。有从数学角度出发的,也有从物理角度出发的,学生在讲述自己的想法与认真倾听他人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到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与方法运用的灵活性。
二、合理掌握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教学知识都适用于课堂讨论解决。因此,教师要掌握教材内容,合理设计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积极思考问题。
1.对重难点进行讨论
数学知识繁多而且冗杂,但是重点知识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教师可以挑选出重难点的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时,体积公式的掌握是教学核心。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6个边长为1厘米体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拼接,问有几种组合的方法?然后,学生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将几种不同组合方式的长宽高数据记录下来,讨论思考最终研究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最后,在教师的正确提示下,得出准确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带动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2.对有价值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借此来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值得提出来并且花费课堂时间去讨论的。因此,教师要找出一些有价值有讨论意义的与教材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核心话题让学生讨论,这样才能培养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分数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就把“A同学比B同学多1/2理解成B同学比A同学少1/2”,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受到了加减惯性思想中“A同学比B同学多2即B同学比A同学少2”的影响。教师可以利用同学们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组织课堂讨论,通过集体的思考找出错误的本质所在,能使他们的记忆更加深刻,在后面的题目中不容易犯错。
三、正确实施课堂讨论形式
小学数学的课堂讨论是以班里为单位的讨论,有点在于每一个人都有参与,但也正是因为所有人的参与度高使得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所有人讨论的情况。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小组聚在一起并不是讨论问题而是闲聊的状况,因此,采取合理的讨论形式是关键。
1.合理分组
因为我国目前小学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所以在组织全班讨论时教师可以尽可能缩小范围,采取四个人一组讨论的方式。例如:在学习统计时,一个人观察数据,一个人记录,一个人汇总,一个人总结。明确的分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规定讨论步骤
小组讨论并不是天马行空的讨论,首先要规定内容,其次对小组内每个成员进行分工之后就开始讨论。最后所有人对结果进行核对,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讨论过程中的收获。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取讨论的方式是有积极作用的,数学教师要综合学生学习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合理掌握讨论时机,内容以及形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信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师行为观念的转变.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8).
[2]郑琼.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实验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