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贤
上周,一位学生与老师课前在楼道上的对话引发了我的思考。
“老师,下篇文言文能换种方法学吗?”
“文言文就要这样学!字字落实,句句理解,才能考好试。不这样学,你想怎么学?”
看到老师面有愠色,学生只好吐吐舌头,走开了。
我想探个究竟,便去听了听课。课后我与几位学生交谈,觉得学生的想法很有道理。一篇《孟子二章》(八上),该教师用了五个课时才算基本结束,而且前面有个单元几篇文言文也花了大量时间。冷静地思考,从学生的感受想想,这样的教学还真有问题。一拿到文言文就是先读,再逐字逐句讲解,再翻译,再总结文言词汇,再读,再归纳概括主题。一连多篇都这么学习,波澜不惊,毫无新意,学生怎么会不觉得乏味呢?就是吃鱼翅,餐餐都这么吃也会腻啊!
曾经,我也是这样的语文教师,写教案、讲课文、改作业、阅试卷,在忙忙碌碌中,一期又一期,一年复一年,一届换一届。“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管教科书”,跟着感觉走,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连教研培训都觉得有点多余。只要学生成绩提高了,我就以生为本了,我的教学就有效了,我就心安理得了。抱着这样的心态,重复着自以为行之有效的做法,我做了近二十年“优秀”语文教师。
2012年10月,我被选送到云南师范大学参加“国培计划(2012)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研修项目”培训。本是十二分不情愿,但既然中奖了,还得收拾好心情。我来到了彩云之南,十天的研修学习,淳朴的云南风情让我难以忘怀,宜人的春城气温让我倍感舒适。然而,真正颠覆我的,让我脑洞大开的,还是国培专家们的学识、独到见解,特别是首席专家张承明教授对“有效教学理论”的深刻剖析,让我有醒醐灌顶之感。
语文课堂怎样才能更有效?张承明教授认为:“我们应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有效果的、有效益的、有效率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一句话,以学生为本,才是语文教学有效之本。
回校后,我尝试着构建自己的“生本课堂”“有效课堂”。其时,泸州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如火如荼,我将“双主体育人理论”引入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课前预习并根据预习反馈确定学习目标、课中师生主体协同聚焦学习目标、当堂训练诊断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紧扣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情感上去生成我的课堂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现力、创造力,真的是潜力无穷,短短一学期下来,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当期的期末语文成绩也有了较大提高。这之后,我又参加了为期三年的四川省第二届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还多次参加了涉及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的高端培训,也到成都、扬州、上海等地学习考察。每一次学习,每一处考察,我总爱把关注点投向“生本教育”“有效课堂”上,几年来,不断解剖、不断碰撞、不断修正,且行且思。
担任校长后,逐渐淡出了语文教学第一线。但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更加真切。为诊断所在学校学科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效,只要在校,我不停地“走课”,坚持推门听随堂课,并留意课堂前后师生的交流互动。我发现了大多数语文课堂的共性问题:追求文本解读的最大化,认为要把文本讲深讲透才好。一篇课文,巴不得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给学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耗时多,重点不突出,学生哪点都没掌握。如拿到说明文,就从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方面去设计教学。这样的课信息量确实大,可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不能说是有效的。因为这种千篇一律的教法,全然不去分析每个文本所独有的特点,去挖掘文本最大的阅读价值,必将使阅读教学走向死胡同。且篇篇都这么教,学生能不烦吗?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学习的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最根本的。
曾经与一位毕了业的学生聊天,他说对语文是又爱又恨,初中三年,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老师把活动权交给了他们,在这种自由开放的语文学习中,他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每个主题的综合性学习都是他们最为期待的,从准备到展示的整个过程都让他们享受。可惜,老師放手的机会并不多。一席话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我们了解自己学生的心声吗?
在这里,不得不补上一笔。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了。但我们千万别“东施效颦”,警惕课堂上“盲目合作、无效讨论”等“无效放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白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其次才是怎么教。语文教学如果用公式来套,再美的文章也会被我们教得索然无味,毫无灵气。我们要懂得语文学科的特点,各类文体的特点,各篇文章的特点。我们面前的文本是一个个高尚的灵魂,是有内涵的。我们要读懂那一个个灵魂,根据文体特点来确定学习的目标。我们还要带着学生走近文本,细细品读,走出文本“举一反三”;我们更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积累,回归文本“举三反一”。我认为,这才是我们语文学科在“有效教学”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教师的责任,并不是在于你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学生在课堂上记了多少笔记,而在于学生是否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一般说来,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期待学,就会学有所获。
重温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之路,我感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任重道远。我想:教学探索的道路,正如登山,初级阶段在山脚下,凭借着些许天赋、蛮力和勇气,也可以突破几重障碍,到得山腰;可真正要到达山峰,俯视群山,可能就需要更多的自我更新、蜕变和磨练。语文是多彩的,愿我们执著地行走在“以生为本”这条花香满地的路上,将自己的生命融于其中,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也让我们的教学生涯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