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师职业素养探析

2018-10-21 22:35吕明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2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儿童文学

吕明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在儿童文学学科与课程建设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师应准确理解课程目标定位,系统掌握儿童文学学科知识体系,不断提高儿童文学理论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和指导学生实践教学的能力。如此,方能推动儿童文学课程和学科的发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师资。

关键词: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师职业;素养探析

引言

儿童文学与少年儿童的成长相伴随,对少年儿童的精神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培养未來教师为已任的师范院校,理当重视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随着我国政治文化氛围的改变和对少年儿童文学阅读的重视,儿童文学课程已在很多师范类高等院校中得以开设,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中、小生的文学阅读活动不可回避的摆在人们面前,这便对培养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师范院校提出了直接的要求。儿童文学课程也顺应着这种需求而得到更为普遍的重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师范院校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呈现出逐渐普遍化的良好势头,以往那种如星星点点的花草点缀于整体课程体系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点,我们只要对一般师范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稍作留心就不难发现。

1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是我们基础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基础教育的实施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得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同时也是未来的接班人。要想搞好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首先就得从儿童开始,从基础着手。我们知道文学作品,不仅仅儿童需要,成年人也需要,而且幼儿教师更需要。儿童文学就是一种素养,也是做人的素养。教师学习儿童文学,不只是为了指导儿童阅读,也不只是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它是一种职业的素养,甚至也是做人的素养。这种素养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丰富情感世界。具有一定儿童文学素养的人,必定会影响到其教育观、儿童观。我们为了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应该认真地去阅读、钻研儿童文学,进一步去教育、培养儿童,让他们成人成才。近年来,中外儿童文学发展相当快,涌现了大量的优秀作家和作品。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首先对中外儿童文学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需要正确选择适合儿童教育方面的文学。如在选择图书时,教师必须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审美趣味、鉴赏水平,确立选择标准。这标准可能因人而异,但至少应该明确地感悟到,我们喜欢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对我们培养文学趣味,提高鉴赏水平,增进对儿童的理解和发现,确立教育观和儿童观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2加强师范院校儿童文学教师职业素养的措施

2.1提升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

对于师范生来说,学习儿童文学直接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而这是需要在长期实践中逐渐养成的。教育部特别强调“能力为重”的理念,要求“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作为一门与幼儿语言、中小学语文关联度极强的课程,儿童文学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幼儿语言、中小学语文试教活动的指导,以便他们未来能真正担当起引领下一代感悟文学语言之美、成就健全人格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当前幼儿语言、中小学语文课程的理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等有透彻的了解,还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与师范院校幼儿语言活动指导、中小学语文教材与教法课程的衔接,提升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在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结合幼儿园语言、中小学语文教学实际,大量组织儿童文学作品创作、课本剧改编、儿童剧表演、儿童文学专题研究、中小学(幼儿)语文(语言)课程教学设计、试讲、亲子阅读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等实践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通过活动提高对理论的认识,提高儿童文学作品创编能力,形成幼儿语言、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能力。还要加强与学教法课教师的交流,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相互借力、相互衔接,并与他们一起承担起指导学生幼儿园语言、中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试讲、教育实习等实践教学的任务,教会学生将儿童文学学科知识、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师范生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2.2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定位。

众所周知,教学内容的科学安排,教学方法的探究和创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因此,进行什么内容的教学和用何种方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理应是教学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课程的运用范畴看,儿童文学是一门形而下的学科。因为师范院校的儿童文学课程其教学目的并不是培养研究者,而在是培养运用者。换言之,儿童文学理论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自如地进行文学教学工作和组织文学活动。因此,教学效果的落实应该体现在学生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从这一点入手来认识儿童文学的教学内容,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在基本理论讲授的同时,确定将理论学习运用转化能力的培养作为本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言之,便是要建立并健全儿童文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并将实践教学纳入本门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之中,加强具有操作性价值的综合性教学能力的培养力度。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儿童文学课程是一门集基本理论、历史发展和文体研究为一体的学科,这就要求理论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基本理论钻研,对前沿性研究成果的介绍和对作家作品的评介。优质的理论课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师深厚的科研积淀上。缺乏科研支撑的理论教学,是没有深度的教学,也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教学。从这个意义上看,儿童文学教学又是一门形而上的学科。这种向上不能放弃理论研究,向下又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定位必须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皆顾,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任意取舍。

2.3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以有效调动学生审美情趣

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关键在于调动学生本身的审美动力,学生只有在自觉参加审美活动的基础上才能自然地发现美和感受美。这需要教师能够唤起学生的审美冲动与审美期待,引导学生进入渴望进行情感交流并自愿参与审美活动的状态。这种状态的引导并不能通过强制手段来实现,而应当通过心理暗示和情绪感染来启发。儿童文学教学的内涵是选取适应学生审美需要的儿童文学作品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和启发来推动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所以在此过程中对审美氛围以及审美情境的创设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审美氛围以及审美情境的创设有着较强的目的性与感染力,要求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合作和平等的关系并且互相信任,通过允许出现错误以及悉心指导来消除师生隔阂。

结语

儿童文学并不单单是写写小猫小狗,真正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内涵是很丰富的,是值得我们一生去亲近儿童文学的。正如安徒生说,儿童是在读我的故事,成年人是在读我的思想。小时候读的是猫猫狗狗,长大了再读却发现它有丰富的内涵。只有我们真正读懂儿童文学,才能了解儿童,才能发现儿童,乃至教育好儿童,培养他们成人成才。因为儿童文学的素养也就是做人的素养。

参考文献:

[1] 齐童巍.中国儿童文学学科设置研究[J].昆明学院学报,2012,34(2):10-13.

[2] 李学斌.儿童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助推器”———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建设[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17(2):139-144.

[3] 王泉根.新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6):6-14.

(作者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教师职业儿童文学
高技能人才背景下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成果转化研究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刊首语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
地方高校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及对策分析
解读·教师职业核心能力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