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波
摘要: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素质对社会的影响,大量的人们开始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本文以核心素养作为研究视角,把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作为切入点,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来完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并且提出了自身的看法与实践性。希望以此可以提高现代音乐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核心素养;教学探索
引言
构建小学音乐高效课时,教师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不再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不断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通过学习音乐塑造健全的人格,并协同其他学科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從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究。一是创设音乐情景,提升学生的自主音乐需要;二是开展音乐活动,发展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三是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四是利用问题教学,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
1核心素养简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核心素养,即为学生凭借教育实践,使得学生们拥有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素养等。从现实角度来说,核心素养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与核心知识要素和核心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尤为密切,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此时,核心知识涵盖了陈述性知识内容和程序性知识内容以及元认知知识内容。核心能力主要是指思维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的汇总。
音乐核心素养,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大纲中有所提及,音乐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美术学习和体验以及表达过程中表现综合。首先是感悟鉴赏能力,此时艺术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以及模式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具备发现美、感知美的能力,学生审美价值取向务必要积极向上,知道珍惜美好事物;其次是创意表达能力,核心要素在于艺术表达和创意彰显的爱好与思想,生成美和创造美尤为关键,学生务必在生活中感受美术之美、体会生活真谛,强化生活品质和本体素质。
2小学音乐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1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音乐教材的内容。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仅有基础的音乐知识,也蕴含审美教育内容,让学生在音乐课上不仅能带来视觉和听觉的感官体验,也能在音乐的带领下,走进音乐作品构建的情境中,从而产生音乐审美欲望,提升自身的音乐鉴赏水平。如,《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具有民族特色的歌曲,随着悠扬的曲调和动人的旋律,学生感知到音乐的心旷神怡。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活经验少,认知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在这讲解首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这首歌曲情境的视频资料。微风佛过的凤尾竹林,远远望去像是一片在随风起舞的绿雾,竹林里的阿妹在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竹楼外阿哥在吹着悠扬的葫芦丝,静谧的夜晚下互相倾诉着心中的爱恋。学生在视频资料的辅助下,很快进入作者歌曲构建的音乐情境中,随着舒缓的音乐体会到傣族人民的风土人情。学生在这一节音乐课中,借助多媒体深刻理解了音乐作品的丰富内涵,拥有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提升了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
2.2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的兴趣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如何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是最为重要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世界还处于空白,对很多东西的认知尚处于不清晰状态,因此教师要让学生爱上音乐,喜欢上音乐,并要求学生喜欢上音乐老师,最为简单的便是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春天来了》这节课中,教师引入多媒体教学方式,在课堂的导入部分,通过视频播放、图片展示,声音欣赏等形式,使得学生从听觉转化到视觉上,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春天的场景有了深入的直观感受,让学生在情境的驱动下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强烈的学习兴趣,随着学生观察视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慢慢的被调动起来,然后教师在逐渐的通过音乐课堂的手段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感。当然在课堂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不同的学生产生出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得教学质量产生良好效果。
2.3档案创设、记录学生成长
音乐教学阶段,档案建立和详细记录,可从实际角度分析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可掌握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态势,使得教师跟踪记录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注重个体差异现象的情况,之后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音乐学习中各项诉求。还有就是,档案创设,可对学生成长轨迹加以记录,让学生本体深度感受自己学习进程,获取良好的成功体验,深度提升自豪感与自信。所以说,音乐教学初始阶段,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本体喜好档案和感知档案填写,基于此,循序渐进的实施音乐教学,使得学生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获取双向提升。
可爱的动物单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适时通过“我爱自然、我爱音乐”的档案填写主题活动开展,使小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动物主题歌曲为基准点,对音乐进行客观评价,并且谈谈内心感受,让填写变得细化。教师进行档案填写工作指导,多数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会筛选喜欢的歌曲,然后加以简单鉴别赏析。部分同学按照日常听歌经验,适当补充了很多课外音乐类型,以《小燕子》《小毛驴》最为典型,同学之间分享音乐学习经验和舞蹈经验以及游戏经验等。教师通过当前填写指引,可进一步分析学生学习音乐中的喜好偏向,也涵盖了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诉求,身为音乐教师,要在最大限度上的进行教学活动内容丰富,凭借音乐活动参与力度加强,提升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音乐教学中,对整个过程的优化和调整十分关键,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可以使得学生自主探究,要对音乐教学环节加以细化和优化操作,提升全员参与力度,提升学生主动性,融洽师生关系,创建最优音乐教学氛围。
2.4利用问题教学,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理解
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是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关键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音乐。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备针对性。这样,才能有效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教师在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一课时,可以根据这首歌曲的演唱速度、演唱风格等提出问题:“铃儿响叮当的曲调是怎么变的?变了多少次?演唱风格是怎么变的?”这些问题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更清楚,也让学生对音乐的文化理解更深刻。
2.5加强师生互动,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情感
在新课程改革下,倡导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或贴近自然的教学情境,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音乐素材,对学生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如,教师在教学《致春天》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关于春天的影音资料。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在春天的公园里,四处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通过教师的引导小学生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意识。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音乐核心素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心理特点,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得到知识、技能、思维等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丹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互动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2] 沈玥.浅谈核心素养在小学音乐常态课中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9(9):105.
[3]温素红.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2015,09.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师范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