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10-21 18:34王凤才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2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王凤才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素质不断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在小学数学课程中也应该加强对课堂的教学改革,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对教学方式的有效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数学课程中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运用的重要素质,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独立的思维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对各种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然后重点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进行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维能力

引言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的发展都尚未完全,因此往往会具有好奇、贪玩的天性,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处理学生的这一天性时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意识到将学生的这一天性很好地利用就可以将其转变为教学过程当中的优势。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通过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在进行有关计算教学的时候渗透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引发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经过这样一个步骤,学生在面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时,思维就会不断发散,也就达到了计算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当然,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面对不同课程时,也需要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

1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数学思维属于教育的一种模式,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对具象的数字形象化,进而对数学问题进行解答。运用数学思维解题的前提是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小学阶段做为数学教育的起步阶段,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性,但受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影响,数学思维的培养教学呈现两极分化。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对教师的引导能够快速理解,进而掌握数学思维能力,其他学生在理解能力较差,不能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数学思维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迅速的找寻解题方法,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身心的发展都尚未完全,因此往往会具有好奇、贪玩的天性,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处理学生的这一天性时要从积极的角度出发,意识到将学生的这一天性很好地利用就可以将其转变为教学过程当中的优势。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想通过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在进行有关计算教学的时候渗透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元素,引发学生对于学习过程的兴趣,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经过这样一个步骤,学生在面对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时,思维就会不断发散,也就达到了计算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效果。当然,这一方法并不适用于整个学习过程,教师在面对不同课程时,也需要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敏捷性提升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且乐于动手操作,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利用实物或色彩鲜明的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认真观察教师所列举的事物,并独立自主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指导学生通过教学用具来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五分钟小组赛”“一分钟口算比赛”“看式子写得数”“不读式子只说得数”“读式子说得数”等,达到提升学生口算能力和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2.2建立重点笔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串联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年纪都还比较小,因此大部分都没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方法的掌握上也没有特别科学有效的方式,学生在进行学习时尤其是计算方面的学习时没有取得本应更加良好的成效,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面对这样一种现状,就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本重点笔记,将每一部分学习内容当中的重点、难点有条理、有层次地记录,从而使得学生在进行后面的有关计算的学习时可以将重点笔记作为参考,不自觉地就把各个知识点进行了串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定期为学生布置一些需要运用到多个知识点的计算题,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2.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实践

情境教学是当下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之一,情境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培养属于思想方面的认知,部分学生不能够对思维能力进行很好的理解,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体验数学思维的运用。教师可利用教学资源营造思维情境,将教学内容通过情境进行表现,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思维的理解,使其在数学思维当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而增强学生思维思维能力并引导其自主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的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2.4结合各种数学图形,吸引学生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进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对各种数学图形的运用,将各种图形与数学知识进行结合,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视觉上的影响,加强学生的记忆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体积计算”的知识时,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中枯燥单调的教学方式,单纯的死记硬背只能让学生感到厌烦,不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制定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模型,让学生将计算公式的由来进行分析讨论,灵活掌握体积公式的运用方法,加强学生对其中公式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5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首要环节,老师要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的在课前去阅读、观察与思考课本中的内容,主动发现其中的算理及方法,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相信通过长期的引导,学生会养成主动预习、知识构建、主动计算的良好习惯,会显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其次,递进提问,启发思路。递进式的提问能使学生在发现与解决问题之中,反复思考算理與反复推敲算法,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再者,小组合作探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综合性较强的计算题,此时学生独立思考很难获得理想计算效果,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系统的经历观察、思考、讨论、总结与反思过程,掌握算理与算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结语

当代教育理念中,数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基本思维模式,在数学教育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数学思维的养成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与学习习惯,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的不断努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断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云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4).

[2] 刘丽苗.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N].潮州日报.2011-09-10(B01).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巴吉垒镇孟城村小学)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