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华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也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话教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培养。本文对对话教学的内涵进行分析,并就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对话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在交流中才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的运用对话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一、对话教学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沟通是最基本的,师生之间需要就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也需要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交流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数学知识,还可以进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能促使学生的进步。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对话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话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常是教师在唱“独角戏”,在对话教学模式下,师生之前的关系是平等的,能够体现出教学过程的人性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对话教学模式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为学生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能传播思想、情感,促进师生之间在心灵上的交流。
二、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就需要先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使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压力的交流。这样既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方便学生向教师提出一些建议,从而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一个信箱,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写下来,以不记名的方式投入到信箱中。学生也可以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学活动的意见等写下来。教师每周将信箱中的内容收集起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等进行总结,再选择其中的典型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统一解答,使学生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如在“认识时间”的学习中,学生对于一分钟、一秒钟所表示的含义不够了解,就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困惑都详细的写下来放在信箱中。教师在看到学生的问题后,可以单独找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对时间先关知识有全面的认识。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
对话教学不仅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还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互补,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比如,在“分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全班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由学生之间讨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如果一时得不出答案,就可以拿出一张纸,画出一个长方形,将其分为7份,将其中的4份涂成浅红色。然后,将这四份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涂成大红色。这时,学生就会发现,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即2/7,用算式可以表示为4/7 2=2/7,这就能使学生形成分数除法的基本概念。在学生得出答案后,教师再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讲解,使小组学生自己检查本组的讨论是否正确,并巩固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薄弱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三)注重对话形式的选择
在小学数学对话教学中,对话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对话形式,以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放松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往往就是师问生答,长期采用這样的对话形式,会让学生感觉到课堂的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就会降低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灵活的对不同对话形式进行综合运用,则能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比如,在“扇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回答的对话形式,教师提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分别有哪些优点?”等问题,由学生来回答。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竞赛的过程中学习到关于扇形统计图的知识,并能将其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进行对比,总结出三者的异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对这三类统计图进行灵活的运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过程中,合理采用对话教学模式时,既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对话,又要加强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时,对话的形式有很多种,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各种对话形式进行灵活的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玉东.核心问题引领: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的理性追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1):31-33.
[2]李明茵.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1):775.
[3]和向忠.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