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红绿视标法测试偏差的主要个体因素

2018-10-21 12:33于建忠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红绿折射率屈光

于建忠

主观验光中的红绿视标法是利用人眼的屈光系统天然存在色像差这一光学缺陷,设计的色像差实验中的一种。通过被测眼对红、绿背景中黑视标的清晰度比较,来判断该眼成像焦点(或最小弥散圆)与视网膜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指导试片调整获取眼球面屈光不正度。

一、红绿视标法检测原理

1. 人眼屈光存在色像差

不同波长光线在眼的折射率不等。长波折射率低,短波折射率高。日光谱中各色光相互重叠,主要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各色光波长、频率不同。不同波长的光线在同一屈光介质中的折射率是不等的。波长长的光线,折射率低,波长短的光线,折射率高。眼作为一个屈光系统天然存在色像差这一光学缺陷,即折射率不一样的光波最终在眼内的成像位置不一样。

2.不同屈光状态,具有特征性的屈光色差规律

正视眼的屈光规律:外界光线通过正视眼(或矫正眼)的屈光系统后,(530

~550)nm绿光、(570~590)nm黄光、(600~620)nm红光分别聚焦在视网膜前、上、后。更确切的说,波长为570nm的黄光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620nm的红光,折射率小,聚焦在视网膜后;波长535nm的绿光,折射率大,聚焦在视网膜前;二者在正视眼视网膜上形成的光斑大小相当。

近视眼的屈光色差规律:各色光线形成的焦点都相对正视眼前移。黄色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绿色光线更在黄色光线的焦点前方聚焦,相对远离视网膜,绿色光线先聚后散后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圆,而红色光线聚焦则相对距视网膜近,在视网膜上形成直径远小于绿色光弥散圆的红色弥散圆或焦点。

远视眼的屈光色差规律,各色光线形成焦点都相对正视眼后移。黄色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红色光线更在黄色光线焦点前方聚焦,相对远离视网膜,红色光線相聚后散在视网膜上形成较大的弥散圆,而绿色光线聚焦则相对距视网膜近,在视网膜上形成直径远小于红色光弥散圆的绿色弥散圆或焦点。

3.不同屈光状态下正常视觉的红绿规律

正视因红、绿光成像与视网膜等距,视觉感知红绿清晰度相当;近视因红光成像更靠近视网膜而感知红背景视标更清晰;远视因绿光成像更靠近视网膜而感知绿背景视标更清晰。

4.具有以上规律时,可以根据眼对红绿的感知推断其屈光状态。

基于被测眼具有以上规律;正视状态,红绿与视网膜等距,红绿视标清晰;近视状态,红靠近视网膜,红背景视标更清晰;远视状态,绿靠近视网膜,绿背景视标更清晰。因此反过来作出以下推定:被测者述红绿视标等清晰,判断红绿与视网膜等距,是正视状态;当红背景视标更清,红靠近视网膜,是近视状态,绿背景视标更清,绿靠近视网膜,是远视状态。

二、引起红绿视标测试偏差的主要因素

1.红绿离焦过大 红绿视标法对于小于1.00D的屈光不正者直接进行检测是有意义的。当屈光不正较大时,两视标像都处于较大的离焦,此时直接的红绿视标检测是不可靠的。

2.红绿亮度差异 老年人由于晶状体变黄色,部分的吸收了光谱中的蓝光、绿光、被检眼偏向于红光优势,致矫正度偏负。色盲患者使用时尤其需要谨慎,不宜采取。

3.红绿光屈光差(色差)的非对称性

不同人的眼,同一个人的不同年龄阶段,屈光成分缺失,屈光成分替代等不同折射率条件下,红绿光未能维持对称的屈光差。

三、结论

各种因素可以使红绿视标测试产生偏差,因此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红绿视标进行屈光检查与评价时需要谨慎。

它是主观屈光检查方法中的一种,用来判断焦点与视网膜之间的位置关系,其原理是基于这样的逻辑推理。

基于人群中有一部分人不具有“焦点在视网膜上时,红、绿视力一致”这一规律,且实践中红绿视标检测也受被测者个体之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认定其可靠程度较低。

当然,就目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很少在用。

猜你喜欢
红绿折射率屈光
看书后头晕、眼发糊, 赶紧查查“屈光参差”
初春
白内障屈光性个性化切口对应角膜散光解决方案
凸透镜是否等于会聚透镜
注射胰岛素后眼花怎么办
近视激光手术,小孩也能做
基于协同理论的“红绿”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考点综述
伍礼文
消失的图像